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的科技巨头正竞相致力于将“人脸识别技术”投入商业化应用,希望抢在西方竞争对手的前面,后者由于担心引起注重隐私的消费者的不安,在这方面比较谨慎。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9日报道,在一些市场上,隐私方面的顾虑阻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而在中国,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在一些日常事务上“刷脸”,从支付,到进入小区、学生宿舍和酒店等。
人脸识别技术甚至被用来解决一个数十年的老问题:北京天坛公园的厕纸经常被成卷成卷地盗走。这个游人众多的公园现在配备了一种厕纸机,能够识别使用者的脸部并且不允许频繁重复取用厕纸。
中国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浓厚兴趣,帮助催生了这个领域的世界上第一家“独角兽”:总部在北京的Face++在去年12月的第三轮大规模融资中募集了1亿美元,对此该公司表示,凭借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其已经跻身“独角兽”企业之列。
在中国人口稠密的城市里,人们需要在银行排长队,Face++从中看到了第一个机会。“你要办什么业务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因此我们首先为金融科技领域提供人脸识别服务,”该公司表示。现在Face++计划专注于零售领域。
就人脸识别技术背后的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来说,中国的水平与欧洲和美国相当,但在商业应用方面,中国绝对走在了前头。
在中国,人脸识别领域的初创企业享有正向的反馈循环:它们的技术被使用得越广泛,技术就会越完善。“随着现实生活场景的商业应用增加,越来越多的数据就会反馈到我们的系统之中,改善我们的深度学习,”旷视科技的谢忆楠说。
报道称,与所有的人工智能应用一样,对数据的访问至关重要。“中国这里收集数据比在美国容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体识别技术领域的专家冷彪说。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宽容的隐私法规使中国企业在人脸识别应用方面比西方同行更大胆一些。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在2011年称不会建立用户照片的数据库。到目前为止,美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应用主要局限于在社交媒体上自动为照片中的人附上标签。
Alphabet智能家居部门Nest也已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其安全摄像头上。
与政府身份认证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使得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将来在中国大有市场。
中国民众已习惯于将身份证插入读卡器以购买手机卡、火车票或入住酒店。所有这一切加起来,意味着对无处不在的身份认证技术的接受,而对中国以外的许多人来说,他们也许会觉得这不是好事。不过,用户却拥有了速度上的便利——正如施密特上个月在上海附近一个论坛上所说的:“中国是个匆忙的国家。”
资料图片:2017年5月27日,首届杭州(国际)未来生活展开幕,一名老人好奇地观看屏幕上被人脸识别系统拍摄的自己。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