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6月10日消息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九百层都是反对意见。巴黎协定是什么?为何特朗普执意要退出?而美国曾经的"钢都"匹兹堡和传统能源产业为何不买账?美国"开倒车"是否会放弃产业科技引领者的姿态? 央广《王冠红人馆》为您深度解析特朗普为美国传统能源产业"乱弹琴"。
一、聚焦--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他将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此举与美国保守派的立场一致。他表态说:"为了履行我保护美国和美国民众的神圣与职责,美国将从巴黎气候协定中撤出......不过,我们将展开谈判,以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或者一个全新的、对美国公平的协议。"
何为《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气候协定旨在限制因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温度上升。当时,美国与另外187个签署协定的国家做出了承诺。
《巴黎协定》共29条,主要有以下4个要点:
第一,要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目标是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将人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够吸收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净排放为零。
第二,长远目标是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付出努力"。
第三,每五年要审查进展情况,并且各方重新设定各自的减排目标。
第四,发达国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从而帮助后者减少碳排放以及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以国家自定贡献为机制,各国主动承诺减排量,实现也基本靠自我约束。但这也有一些问题,如果没有达成承诺的减排量,也并没有什么惩罚措施。
按照该协定,奥巴马政府承诺到2025年,将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低于2005年排放量的26%至28%,并承诺在2020年之前,向较贫困国家捐助3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捐了10亿美元)。
全身而退还是以退为进?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宣布要退出《巴黎协定》时,在言辞上留了很大的余地--"不过,我们将展开谈判,以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或者一个全新的、对美国公平的协议。"这一表达,是表示特朗普真的要日后重新签订《巴黎协定》,还是为了全身而退使用的外交辞令呢?
我们认为,特朗普此举更多的是真的为了全身而退,至于"再谈"不过是试图安抚国内国际反对情绪的套话。
首先,特朗普已经不是第一次对《巴黎协定》表达不满。他在竞选期间便一直宣称,"气候变化"议题是个骗局,并威胁在其就任后将退出《巴黎协定》。而就在今年3月28日,特朗普宣布废除《清洁电力计划》,撕毁了"节能减排计划"也就基本明确了美国无法完成自己在《巴黎协定》中设定的五年小目标。当时,我们曾预测特朗普会进而一撕到底,退出《巴黎协定》,而仅过了两个月,特朗普就行动了。
其次,特朗普并不是任性地孤军奋战,退出《巴黎协定》符合美国保守派的立场。《巴黎协定》的前身《京都协议书》有过相似的经历: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任之后便宣布了退出该《协议书》。这是有一定思维和历史惯性的。一方面,保守派不太能接受这样的环境保护协议对国内经济和产业可能产生一些限制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多共和党在本质上认为国内法高于国际法,对于国际法的限制和约束是不太能接受的,而反观民主党就比较注重国际主义,更倾向于引领世界发展的角色定位。不论是《京都协议书》还是《巴黎协定》都是在民主党执政期间签署,在共和党执政期间提分手的。
再次,如果美国继续同意《巴黎协定》,它要向贫穷国家提供总计大约30亿美元的援助,而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实际上,《巴黎协定》的确是特朗普的"眼中钉"。在他看来,环境保护协议不仅限制了美国的能源工业发展,造成了传统产业工人失业乃至传统能源业的衰落。特朗普声称,巴黎协定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减少3万亿美元,并使工作岗位减少650万个。此外,他也无法忍受美国还要"平白"为较贫困国家付出高昂的捐助费,这完全是赔本买卖,是十分可笑的。在1日宣布退出时,他称"我不想让其他国家和他们的领导人继续嘲笑我们,他们也不会再嘲笑了。"
最后,再谈是几乎不可能的。最现实的问题是,特朗普一定也明白,一旦美国任性退出《巴黎协定》这一涉及188个国家的环保协定之后,其他国家不会同意只按照美国的意愿再坐下来重新谈。所以说,所谓的再谈,不过是特朗普的一句套话。
二、尴尬--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声浪巨大
为匹兹堡代言,被市长正面"打脸"
特朗普称:"人们把我选出来是代表匹兹堡民众的,不是代表巴黎民众。我承诺过要退出或者重新商定任何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协定。过不了多久,很多贸易协定也将重新进行谈判。"
讽刺的是,这样为匹兹堡"代言",可匹兹堡人并不买账。匹兹堡市长比尔·佩杜托在推特上回应道:"作为匹兹堡市长,我向你们保证,为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经济和未来,我们将遵循《巴黎协定》的指导原则。
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为啥要说自己代表匹兹堡市民呢?又为何会被匹兹堡市长"打脸"?
这恐怕要从匹兹堡的"黑历史"说起了。特朗普要代表的,是几十年前的"匹兹堡"。
众所周知,匹兹堡过去被称作"世界钢都",曾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城市。
曾几何时,匹兹堡也拥有着自己的辉煌,是美国最生机勃发的钢铁城市;曾几何时,这里的空气被浓浓的烟雾笼罩,烟囱中飘出的厚厚烟灰洒满了城市的河流。
美国的"钢都"匹兹堡市中心1935年时的景象
严重的空气污染,让匹兹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上世纪40年代的匹兹堡,是空气污染严重的"象征"。除了街上的路灯必须24小时全开之外,1948年,位于该城市南部25英里的Donara镇出现了黄色浓雾,导致20人死亡,镇上一半的人生病。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空气污染灾难,并直接导致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的通过和出台。
1946年,匹兹堡市民在雾霾中行走在大街上
而就在几十年前,钢铁工业的崩溃和美国衰落的制造业,也令这座城市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
上世纪80年代,匹兹堡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段时间。在1970年至1990年间,匹兹堡失去了30%的人口;1983年,匹兹堡城区的失业率高达17%。其周边的城镇问题更为严重。特朗普所要代表的恐怕就是这个时候的匹兹堡。
现在的匹兹堡早就不是特朗普脑海中的样子了。《华盛顿邮报》称,特朗普去年4月、6月和9月去过3次匹兹堡,甚至还在当地的一个能源会议上发表过讲话。如果他在乘车时向窗外看看,那么他肯定会注意到,这座昔日也曾因空气污染严重而"出名"的城市,早已大大改观。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匹兹堡人开始城市转型,将城市经济发展重点由钢铁工业转向教育、医疗、服务和科技创新领域。
今天的匹兹堡以教育中心、医疗中心闻名,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精密科技工业与软件工程也都成为匹兹堡的重点强项。该城市甚至被某杂志评为"美国最适宜居住城市"。如今的匹兹堡,根本不再是传统钢铁产业的受害者,对匹兹堡人来说,特朗普的代言显得莫名其妙。
转型后的匹兹堡
另外,匹兹堡市长对特朗普"代表"匹兹堡的不满,还有部分原因是,在大选阶段,匹兹堡其实是强烈支持希拉里的,将近80%的匹兹堡人都投给了希拉里。特朗普可能是想代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但却和代表匹兹堡相差甚远。
特朗普一意孤行,各方表达不满
油气、零售、农业、金融和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商界领袖纷纷劝说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在政府内部,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此前曾经劝告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协定》,但似乎没有效果。蒂勒森没有出席1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发布会,似乎也表明了其立场,值得玩味的是,蒂勒森在任国务卿之前在埃克森美孚当了20余年的总裁。
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
据报道,多名深受特朗普信任的人士,包括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加里·科恩、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等人都反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亿万富豪企业家、特斯拉(Tesla)和SpaceX首席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曾威胁说,如果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他将不再参加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会议。马斯克1日表示他将践行这一承诺。他在Twitter上说,他将退出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气候变化真实存在,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对美国、对全球都不利。
特朗普此举不仅在政府内部饱受争议,还引发了全美各地市长、州长和上百企业的反弹。
1日下午,数百名民众聚集在白宫正门外,抗议特朗普在气候治理问题上"开倒车"。
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民众在白宫外抗议
目前已有30多位市长、包括加州、华盛顿州及纽约州的3位州长及超过100家企业联合起来,想和联合国协商,自行遵守《巴黎协定》。包括谷歌、亚马逊、微软在内。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和迪士尼公司CEO罗伯特·艾格则用行动表达不满,宣布从特朗普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辞职。美国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评论称,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挫折。
前纽约市长彭博说:"我们要做美国该做的事,宛如美国未退出条约一般"。加州州长布朗(Jerry Brown)则抨击,特朗普此举根本失去理智:"这是来自我国最高层级长官的异常举止。"全美包括洛杉矶、芝加哥、西雅图及纽约等61座城市发表声明,誓言维护《巴黎协定》,并指会更努力满足各城市目前的气候目标,承诺会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的投资。
传统产业不买账,布局未来
虽然特朗普声称退出《巴黎协定》是为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然而实际上,美国公司早已开始购买污染物排放较少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因为这些电力价格越来越低。而且很多公司正在进行减少碳排放的长期资本投资,其着眼点在于未来数十年而非当前选举周期。
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商埃克森美孚曾表示希望有一套前后一致的规则,并支持美国留在《巴黎气候协定》。该公司首席执行长Darren Woods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希望有一个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气候变化风险的框架。在这次会议上,62%的股东投票支持一项决议,要求该公司加大气候变化对其业务可能影响的信息共享。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 GE)已斥资数十亿美元,将减少能源消耗的技术转化为核心业务的一部分。该公司首席执行长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周四在Twitter上表示,对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决定感到失望,气候变化切实存在,如今有关行业必须做出表率,不要依赖政府。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 F)称,仍然致力于通过技术投资来减少汽车碳排放。其中包括改进内燃机效率的短期举措,也包括研发平价燃料电池和强化电池以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长期举措。大部分车企也在采取类似路径。
三、影响--国际社会反弹强烈,美国失去领导者姿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对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绝对有必要"。古特雷斯在美国纽约一场演讲上说,要是有任何国家质疑2015年的《巴黎协议》有否存在必要,那么其他国家就必须"坚持到底"。"这是很简单的信息:可持续(发展)的列车已经发车,要不然你上车,要不然你就给留下。"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无论谁都阻挡不了我们保卫这个地球的决心。"默克尔还表示,即使用"极端错误,令人后悔"来形容特朗普的决定都不足以表达她的愤怒。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罕见地用英文在爱丽舍宫发表了演讲,认为特朗普的决定是错误的。马克龙还用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开起了玩笑,在演讲结尾号召大家团结努力,"让地球变得重新伟大起来!
此外在当天,马克龙还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发表一份联合声明,对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感到遗憾,声明说不会对《巴黎协定》进行任何重新谈判和修改。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将认真履行《巴黎协定》。
作为前任总统,奥巴马罕有地对自己的政治观点进行了维护,严厉谴责了该决定。他批评称,退出《巴黎协定》,是让美国"加入了少数拒绝未来的国家行列"。他称"仍然留在巴黎协定中的国家,将会从新增的就业机会和新生的产业中获益。"我相信,我们的州、城市和企业将会站出来发挥领导力,为子孙后代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我们认为,正如前总统奥巴马所说,美国正在放弃其领导者的姿态。
首先,这是美国主动放弃在减少温室气体污染全球行动中的领导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奥巴马的《清洁电力计划》曾让美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现在不仅《清洁电力计划》被特朗普搁置,美国还要退出《巴黎协定》,这说明美国正在主动放弃在减少温室气体污染全球行动中的领导地位,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将主导即将来临的清洁能源经济。
其次,美国也放弃了自己对地球环境应尽的责任。虽然目前的美国碳排放是全球第二,但从历史上来看,美国的历史碳排放量全球第一。在美国大规模工业化的时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有责任在环保方面付出回报。如果特朗普能看到美国的工业化大发展是在对地球做出如此大损害的基础上,就会明白美国在《巴黎协定》中并不算是冤大头,而应是一个回报者。
再次,占据全球引领者的地位,不仅是引领国际上的各个主权体,更是产业上和科技上的引领感,并且这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已经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带来了效益,另一方面,某一科技若能够在产业上领先,它就有能力去制定标准,而这将在未来创造出持续且巨大的经济效益。
退一步说,就算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对美国的传统能源产业和就业也不一定能带来多大的利好。从美国能源部门的经济基本面来看,即使发展传统能源也很难促进经济增长。比如,特朗普曾夸口将在宾夕法尼亚州新开一座矿场,然而最终只增加了70个就业岗位。产业的国际转移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在很多传统产能已经转移出去多年的情况下,即使将工厂生硬的迁回美国也已经失去了它过去整套生态系统,而这样的传统能源工业根本没有土壤能够生存,也就无从创造就业和效益。
但是,美国的退出依然会使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受到很大影响。首先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又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的退出无论从实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因素。
《巴黎协定》本来就是一个自愿自主减排协定,恐怕有一些国家就会变得消极和更加有借口来对待自己的减排承诺。
四、总结
特朗普对传统能源工业、汽车制造业的重视和青睐从竞选时期就已经表现的很清楚,铁锈洲的中下层选民是他胜选的依靠。可以说,不论是此前废除《清洁能源计划》还是退出《巴黎协定》,都是他给支持自己的铁锈洲选民的回报。但是,作为已经胜选就任了的美国总统,该如何保持国家的引领感和对于未来的竞争力?显然特朗普还没有系统思考过这些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王冠红人馆》直播和节目公号。
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 执笔 朱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