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非遗进校园 江西省多地中小学增设相关课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万年县苏桥乡南溪中学,由学生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万年县苏桥乡南溪中学,由学生组成的两支课外舞龙队,通过传承人王剑清的悉心指导,有板有眼地表演着当地濒临失传的省级非遗项目太平龙灯。

一直以来,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省各地面临的难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近年来,我省各地开展的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无疑是薪火相传的重要一环。

非遗进校园薪火相传

当下,太多的诱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电子产品、网络、各种培训班等挤占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动手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机会不多。针对此类问题,我省多地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宣传进校园”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进而上升为终身爱好,成为非遗传承者、继承人。

在新干县溧江镇,学生正在排练竹马舞。新干竹马舞是该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地方传统民族文化,该县近年来将非遗传承项目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向学生传授技艺,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高安市采茶剧团的舞台上,青少年学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搬脚、跟斗等基本功训练。高安采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批青少年学员从2014年开始进入采茶班进行专业培训,为非遗输送接班人。

在南昌市珠市小学“国学馆”,南昌“宣纸刺绣”传承人顾玉纯和他的徒弟们现场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在宣纸上刺绣。

高安市黄沙岗镇横岗小学操场上,百余名小学生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整齐划一地练习当地濒临失传的民间武术。

近年来,我省各地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依托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用非遗进校园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常态化教学,让广大青少年扛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旗,守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

今年68岁的王剑清是太平龙灯的传承人,从少年开始就玩太平龙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担心太平龙灯后继无人。

万年县文化部门重视太平龙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与学校联合开展非遗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学校成立了课外舞龙队,增设了太平龙灯校本课程。王剑清成了学校太平龙灯课程的校外辅导员,和万年县文化馆派出的辅导员一道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辅导课。

如今,王剑清对太平龙灯的传承信心满满。他认为,在学校开设了舞龙灯的课程,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年轻人头脑好用,记性不错,又有朝气。有他们传承和保护,我一百个放心。”

“字门拳”是高安市地方民间武学,除黄沙岗镇外,还在高安的石脑、荷岭、上湖等乡镇广为流传,以黄沙岗镇横岗毛家村为本源正宗。可惜的是,由于长久以来的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武术门规,加上社会观念的变迁,曾经风靡一时的“字门拳”逐步淡出人们视野。

2010年5月,“字门拳”成功申请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遗如愿,毛家村村民学习和传承“字门拳”的热情高涨,目前已有60%的村民在学习该拳。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黄沙岗镇将“字门拳”引入校园。横岗村小学和黄沙岗镇中心小学成为“字门拳”进校园活动试点单位,主要以横港村小为传承基地。

专家指出,每个学生对非遗的理解和认同,绝非短期突击所能实现的,这需通过持续的接触来深化认识,增进了解。兴趣是动力的保证,培养学生对非遗项目的持续兴趣,实际上就是在培养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