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四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今日,解读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介绍了全省坚决

今日,解读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介绍了全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

张谷表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脱贫攻坚和社会民生事业非常重视,进行专章部署,向全省人民端出了一道“民生大餐”,具有鲜明的“四川味道”。

解读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朱虹 摄)

过去的五年,是四川省老百姓获得感最强,幸福指数提升最快的五年。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据张谷介绍,五年来,四川全省各级各部门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采取超常举措、付出超常努力,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降至4.3%。特别是去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被国家列为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份之一,受到通报表扬。

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五年来,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全覆盖建立了学生资助体系,教育规模全国第4、西部第1;卫生事业加速发展,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个人医疗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下降到30%;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233万人、7128万人;城乡就业齐头并进,41万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群众安全住房妥善解决,改造农村危房138万户,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房9.7万套、惠及33万人。

未来五年,是四川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

张谷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脱贫攻坚和社会民生事业列为治蜀兴川“六大重点任务”之一,突出体现在“绣花”功夫、“普惠性”和“同步奔康”“三个关键词”。四川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质量导向,长短结合、上下贯通,前后衔接、左右平衡,内外兼顾、标本兼治。要用恒心和匠心,一针一线绣好民生这幅“大蜀绣”,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精细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集中精准发力,强化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全面推行痕迹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更加精准”。管好用好“四项扶贫基金”,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等保障政策,健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统筹平衡,坚持把“四大片区”特别是藏区彝区作为重中之重,持续用力攻坚。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藏区彝区长效合作机制,扎实开展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对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落实“三个一”帮扶,对已脱贫对象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农民夜校”建设和“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脱贫增收;进一步压实脱贫责任,强化市县主体责任,突出贫困乡村干部的执行责任。强化部门帮扶责任,选派专业骨干下沉一线,现场指导推动。对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综合督查、专项巡查、明察暗访,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虚假脱贫,杜绝豪华脱贫。

二是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生资助、强化教师培养、落实“控辍保学”重大责任,让学生有学上、上好学。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一村一幼”等重大工程,推动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推动贫困地区中职教育发展,加大招生力度,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一人一策、精准帮扶。

三是抓好健康四川建设。坚持“健康扶贫”与“补齐短板”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发展壮大健康服务业,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全民体检资助制度,补好儿科、全科医生、老年医疗护理等短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

四是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异地转移就业。推行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推进五险统一参保登记、征收和稽核,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五是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原则,对扶贫新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对农房建设进行全程监管和指导;开展隐患排查和巡回检查工作,消除“四类重点对象”土坯结构农房安全隐患。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彝家新寨、藏区新居、乌蒙新村和巴山新居等住房安全工程,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农房设计、图纸设计和住房建设安全监督工作,克服盲目攀比和贪大求洋,防止因建房而债台高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