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保洁频次、坚持每日消毒、规范公厕设施管理……创城督查检查中,乌鲁木齐市六成公厕的环境卫生达到标准。
6月13日,乌鲁木齐市环境综合整治督查组联合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对乌鲁木齐市公厕的环境卫生、设施管理、公厕服务水平等内容进行检查,检查中六成公厕符合检查标准。
当日,记者随督查组来到位于经开区(头区)小绿谷公园南门的公厕,80余平方米的公厕内干净整洁,洗手池和墙上镜面擦得一尘不染,蹲位旁边的纸篓也清理得很干净,走道内铺设着防滑垫。
小绿谷内设有两座公厕,每座公厕日均人流量约5万人次,周末可达15万人次。该公厕负责人黄翠英说,为达到保洁标准,工作人员每天会对公厕扶手等设施进行整体消毒,然后使用洁厕灵等物品进行清洗,还有专人管理。
在经开区(头区)中枢南路26号,督查组发现此处的公厕标识不明显,无人看管且男女混用,环境卫生脏乱差。经调查,此公厕是由乌鲁木齐新铁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目前正是创城的关键时期,任何单位都要积极配合,做好全国文明城市验收工作。”督查组拍照取证后,给责任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
随后,督查组还检查了中山路、新华南路、南湖北路、黄河路、阿勒泰路等19条道路上的近百座公厕,六成公厕的环境卫生等情况达到标准,四成公厕存在环保公厕不开门、公厕外观有小广告乱涂写、未接通上下水、环境卫生脏乱、无人管理等现象,其中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的公厕问题最为严重。
据悉,目前全市有781座公厕,其中水冲式601座,180座环保式公厕。自201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就开始执行政府直管公厕免费开放政策。
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环卫运行监管中心主任卞小龙说,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的公厕占全市总数的二分之一,部分公厕选址偏远、分散,一些新建公厕没有接通上下水,关门的现象也最为严重。而且公厕维护资金不到位,保洁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一直未采用市场化运行的管理模式,环境卫生和服务水平与其他区相比差距较大。
卞小龙说,公共厕所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卫生水平的标志之一,更是文明城市的评定重要指标,目前乌鲁木齐市创城工作进入了冲刺阶段,我们会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公厕整体管理水平。(张莉 刘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