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原创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国家大剧院上演

   2017-06-15 人民网3470
核心提示:“木棉花开耀南国,鲜红殷殷浸花朵……”今天晚上,由中央歌剧院、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

“木棉花开耀南国,鲜红殷殷浸花朵……”今天晚上,由中央歌剧院、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鲜红靓丽的木棉花簇放在鹅黄色的大幕上,“红色娘子军”五个大字苍劲有力。在充满革命气势的交响乐序曲中,大幕缓缓开启。整台歌剧以六幕讲述了海南穷苦农民的女儿吴琼花在红军的帮助下,逃离压迫并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故事。

“《红色娘子军》无论是电影还是芭蕾舞剧,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次很欣喜看到了歌剧版的《红色娘子军》。”北京市民张兴义说,歌剧版《红色娘子军》中全新的编曲让人感受到了用西洋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

从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版,到后来的芭蕾舞剧版本、京剧版本,《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此次歌剧的剧本改编于同名电影,但在原有剧情基础上作出较大突破,于改革和创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自2016年初在海口完成两场试验性演出后,主创人员又从剧本、音乐等方面进行了精细打磨。故事将“木棉花”作为贯穿于始终的意象,根据史实加入新的内容,使整个故事更加曲折,更具张力。

“故事必须具备当时的海南文化特色。”该剧文学指导、国家一级编剧欧阳逸冰介绍。演出中,常青佯装南洋橡胶公司负责人,黎族婢女唱起“汉人教咱煮海螺,咱学汉人熬海盐”,这些情节都在展示着当时的海南社会环境。

作为歌剧中的核心部分,音乐的创作与编排也成为此次观众关注该剧的焦点。作曲家绕开了之前所有同一题材艺术作品的音乐风格,本着忠实海南本土音乐、大胆尝试创新突破的创作思想,既借用了西洋歌剧中的宣叙调、咏叹调,又采用了中国戏剧中的道白、对白形式。

椰林婆娑,革命枪声响。通过现代声光电与剪影效果营造出的舞台也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南国景致。为了进一步凸显海南特色,该剧在舞美设计方面大量运用海南自然、人文元素,为全剧进行氛围烘托。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liul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