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城,是黑龙江省依安县新里村的农民,今年47岁的他还有一个印在名片上的身份——黑龙江春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春城优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位晒得黝黑的汉子眼中,小土豆就是金疙瘩。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目前公司资产总额2.2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胡春城已经带领乡亲们打通了马铃薯“产、繁、储、加、销”全产业链。“我们将组建马铃薯协会,把‘薯经济’做大做强,带领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对于未来,胡春城满怀期待。
目前,像胡春城这样的农民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个体经营者组成的农民创业群体已成为引领黑龙江农村发展的精英力量。
这支“百万量级”的农民创业新军,让黑土地迸发出势不可挡的市场活力,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潜能,促进了农民增收,拉动了农民就业,带动了农民脱贫,成为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支撑点。
“卖”得动,政府出谋搭平台
5月10日,对于像胡春城一样的黑龙江农民创业者来说,是值得兴奋的一天。这一天,黑龙江高规格召开农产品营销大赛启动暨农民创业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审视发展现代农业所具备的优势、潜力及存在的差距、不足,看到不变的是黑土地上的一片片粮田,变的是种植、营销的理念和手段;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投身农产品营销,提升价值链,靠“卖得好”进入市场,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靠“卖得好”形成更多经济活动,靠“卖得好”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这样的大会为我们闯市场、促增收开出了药方。”参加大会的胡春城回到公司马上和员工们交流起了心得。
事实上,这已经是黑龙江连续第3年召开超万人收听收看的农民创业大会了。近年来,黑龙江农业战线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民创业呈现良好势头。目前,黑龙江还建立了省直28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创业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组建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兴办农业企业。一系列举措旨在鼓励农民创业,而农民创业的重点是学会营销。
今年46岁的杨晓萍就是众多善于营销的农民中的一员。她从卖大米起步,有了第一桶金后,创建了黑龙江东禾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我在营销上采取终端直营+线上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2015年,公司自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在黑龙江大米网等第三方平台设立网店11个。探索私人订制、土地众筹和产品众筹等销售模式,将2万亩有机水稻以“半亩方田”和“我在庆安有亩田”的方式进行预售。目前,集团营销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2016年大米线上销售收入2亿元,占销售额的六分之一。
“一些合作社农民的子女自己开网店,卖大米,最高的年纯收入16万元,成为成功的创业者。”说起营销为合作社成员带来的实惠,杨大姐合不拢嘴。
“创业的农民正从对土地的过度依赖中走出来,从仅会种地向会管理营销转变,变资源为商机,变粮食为财富,变农民为商人。”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连瑞说,越来越多的农民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主动研究市场,了解市场奥秘,更加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功能开发、品牌文化、宣传展示,开始运用电商、微信、手机客户端、体验互动、众筹、私人订制等线上线下多元手段搞营销、闯市场、创大业。
“卖”得广,农民闯出新天地
当前,龙江农民第一产业创业人数52.3万人、第二产业创业人数11.3万人、第三产业创业人数39.9万人,占比分别为50.5%、10.9%和38.6%,非农产业创业比重近50%。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乔延春说,在这些数字背后,创业农民由原来只盯住种植一个环节,转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经营,实现多链条、多环节创业增收,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发展。
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建设营林所职工李丽丰就在多年的探索中尝到了发展全链条的甜头。
面临林区转型的李丽丰听说养猪赚钱,在营林所支持下,她流转3公顷土地,成立了伊春市益灵森林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养猪产业。林区自然条件好,猪生活在无污染的“天然氧吧”,食山菜野果,饮山间泉水,猪肉品质远高于普通养殖,效益好。
猪肉品质有了保证,但养殖利润还不高。“闲暇时我就研究怎么增加利润。”爱琢磨的李丽丰最后决定建设现代化屠宰室、分割室、冷冻室,新增猪肉熟制、灌制等设备,这样利润就提高了30%以上。
生意越做越大,李丽丰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为了扩大销售,她结合东北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了“杀年猪”活动,实行“私人订制”,全程跟踪认领林下猪,杀猪时可以睡火炕,享受全猪宴。2016年有2100头猪被消费者认养,每头猪销售价格6500元。
创业为像李丽丰一样的农民打开了一扇窗,他们在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的同时,思维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2016年,在黑龙江省举办的一系列市场对接活动中,农民创业群体参与热情高涨,甚至包机组团参展。今年2月份,黑龙江省承办的全国鲜食玉米和速冻果蔬大会,原定400人的会议规模一增再增,最后达到800多人,会场座无虚席,还有大量站着听会的农民。
“黑龙江农民正跳出靠天吃饭、靠补贴增收、只顾埋头种地的传统思维,开始关注国家政策调整,适应供给侧改革,主动研究市场变化,发现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旺盛需求,以及根据市场需求调结构后的强大增收潜力,主动适应改革,面向市场。”乔延春说。
“卖”得畅,黑土育出新网红
“亲,您订购的蜂蜜预计明天送达……”见到延寿县农民傅广洁时,她正对着电脑耐心地回答着屏幕另一端“亲”的问题。
眼下,26岁的傅广洁格外忙碌,她不仅要为自己的“广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业务拓展费心,还要琢磨着怎样把当地14户老蜂农的蜂蜜卖上好价钱。“线下每斤只能卖13元的蜂蜜,我以20元一斤的价格收购,在网上以28.8元售出,把每斤8.8元的利润又全部返还蜂农。”她说,她已经为14户蜂农销售蜂蜜增收28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2015年,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的大潮下,家境贫寒的傅广洁成为农村淘宝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专管员。“就是这个平台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帮我圆了创业梦,走上了致富路。”她说,两年来,她累计为5万多人次代购订单20余万笔,代销当地农产品5万多笔,销售业绩实现1500多万元。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帮助农户增收70多万元,节省支出80多万元。
同样,与傅广洁距离300公里的双鸭山市集贤县的付慧子也是众多“触电”者中的一员。
从农村走出的付慧子大学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多家大型企业,虽然每一次都得到重用,但她仍然放弃了就职企业的高薪,回到家乡集贤县相继成立了双鸭山臻美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贤县臻美农品信息购销合作社联社、集贤县真绿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她的创业秘诀就是发展电商产业。
“我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微店,微店部分产品开始在线上线下进行销售。”说起自己的线上商城,付慧子满是喜悦。目前商城子店具有特色产品的商家数量为10家,计划升级至50家。拓展范围由本地到本省,由本省到全国,由全国到境外。
如今,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农民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念起“电商经”,黑龙江各类农村电商主体也已经达到2.7万家,交易额突破了100亿元。
“可以说,农民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李连瑞说,当前,黑龙江百万创业农民厚植了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培育出发展的新动能,使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资源优势正加快变成金山银山的财富优势。
下一步,黑龙江将继续巩固扩大农民创业成果,扩大创业规模,提升创业层次,2017年全省农民创业人数力争达到150万人,实现农民创业收入30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3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