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6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养猪业规模日渐扩大,“后院”猪农遭受挤压 为稳定养猪业并鼓励发展更清洁的大规模养殖,北京已降低对小型养猪场的补贴,出台更严格的环保规定以促使此类“后院”养猪场要么扩大规模要么退出市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情报部分析师汪丹(音)表示,在中国约4000万猪农中,约90%的饲养量都在50头以下,约占全国生猪供给总量的1/3。由于文化程度有限且对市场周期缺乏了解,他们通常在错误时机买卖并引发供给混乱和价格波动。“大型养猪场拥有非常稳定的生产周期,而小型养殖场恰恰相反,”汪说,“政府希望使整个养猪业实现商业化经营——他们不想要小型养猪场”。
中国消耗的猪肉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分析师估计中国人均每年消耗20至40公斤猪肉,国内养猪场难以满足该需求。随着有关部门要求养猪场安装废物处理系统、正确处理病死猪并将猪舍搬离饮用水源区和城区,近两年来中国养猪业的出栏量已经下降。许多“后院”养猪场承担不起这些额外费用,去年约有1000万猪农退出该行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国猪肉进口量翻了一番。荷兰合作银行高级分析师潘晨军(音)表示:“未来5年内‘后院’猪农中许多人将(在该行业)消失。”
迈向工业规模养猪业是中国发展更现代、更高效农业的更宏大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高生产率,但至关重要的是改善其食品安全水平。专家表示,新的政策对“后院”猪农们来说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只要找对市场和发展方向,或许能发展得更好。例如有养殖户就看准了消费者对安全不含化学制剂猪肉的需求,养起了生态黑猪,在市场上广受好评,饲养量也从10头小猪增至1500头。(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