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2012—2017),向社会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开展禁毒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禁毒工作白皮书。
最高法刑事审判第五庭庭长叶晓颖介绍,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禁毒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禁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从审判工作情况看,近年来毒品犯罪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共计54.1万件。毒品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从7.73%增至10.54%。毒品犯罪案件是增长最快的案件类型之一,其增幅是全部刑事案件总体增幅的4.12倍。
毒品犯罪高发省份相对集中。我国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排名全国前十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华东和华中地区。
源头性犯罪和末端毒品犯罪增长迅速。走私、制造毒品和制毒物品犯罪等源头性犯罪呈加剧之势,同时,涉案毒品10克以下的零包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等末端毒品犯罪增长迅速,危害不容忽视。
涉案毒品种类多样化。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包括冰毒和片剂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在大部分地区已超过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最主要的涉案毒品。新类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涉氯胺酮犯罪所占比例最大。
叶晓颖介绍,2012年至2016年,毒品犯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共计11.9万人,重刑率为21.91%。
2014年12月,最高法组织召开了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2015年5月,最高法印发了本次会议的纪要。2016年4月,最高法发布了《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除上述两部重要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外,2012年至2016年,最高法还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有关单位制定了惩治制毒物品犯罪、互联网涉毒犯罪等方面的6部规范性文件,目前正在牵头起草有关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问题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促进毒品犯罪案件办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