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阳市严厉打击各类环保违法行为235件,处罚金额900多万元;针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施按日计罚3起、查封扣押16起、限产停产24起、关停取缔41起,移交公安6起、行政拘留7人、逮捕6人、审判1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起……近日公布的《2016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市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是“爽爽的贵阳”的一张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靓丽?贵阳亮出“利剑”,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把环保法落到实处。
我市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完善环境监管,建立对执法部门本身的工作监督和纪律监督,建立“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全面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排污企业生态环境监管责任制度;
建立“双随机”和“网格化”监管制度,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督网格;
建立无人机侦察、在线监控、移动执法系统、地面巡查、整改后督察“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监管模式……
在执法创新和制度保障下,贵阳生态执法亮点频出——仅在以“严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主题的环保执法“风暴”专项行动中,我市就打击“黑废水”58件、打击“黑烟囱”28件、打击“黑废渣”9件、打击“黑废油”9件、打击“黑项目”119件、打击“黑辐射”7件,查处5件噪声污染案件。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需要,贵阳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贵阳不断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尤其是基层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把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下沉到乡镇(社区),织牢基层执法网底。目前,全市按市、县(区)、乡(镇)对应分为一、二、三级网格,分别建立1个、14个、227个环境监管网格,在全市建立起环境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层级责任制。
在环境执法制度上,贵阳不断推陈出新:在对息烽县小寨坝镇大鹰田大型“黑渣场”的审查终结后,贵阳开出全国首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确认书;对污染金钟河而拒不整改的贵阳昭华颖新混凝土有限公司,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并提请清镇市人民法院下达“诉前禁令”……
落实联动责任,完善联动机制,强化联动调度,严明联动纪律,高举法律武器,贵阳全面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取得了显著成绩,震慑了违法分子。
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同时,贵阳在林业执法上也使出重拳。近年来,贵阳市森林公安机关以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为重点,充分发挥森林公安职能作用,维护林区秩序和社会稳定。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截至目前,贵阳共立各类涉林案件757起,查处734起,查处率为97%。其中,刑事案件立案198起,破案185起,破案率为93.4%,抓捕犯罪嫌疑人198人;行政案件立案559起,查处549起,查处率为98.2%,依法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747人次,收缴木材263.95立方米,收缴象牙制品129件,没收野生动物330头(只),罚款2480.971万元。
亮出环境执法监督“利剑”,始终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贵阳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接下来,我们将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继续保持环境监管的高压态势。”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