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创新深度互动,大疆创新等链接两地创新要素崛起的企业层出不穷。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深圳—香港地区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甚至超越了硅谷。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其中显示,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上升至第22位。
该报告首次对热点地区“创新集群”进行排名,深港的创新表现让人眼前一亮。深圳—香港地区为何能够凭借“数字通信”领域的发明创新力超越硅谷?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深港之间有着怎样的创新生态和互动逻辑?
湾区竞逐
深圳—香港地区创新能力全球第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国际排名上升3位,从去年的第25位升至今年的第22位。其中,深圳—香港地区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引发不少关注。
该《报告》首次根据对“知识产权统计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专利申请为依据,从而对热点地区“创新集群”进行排名。从图表上看,世界各地的创新集群以黄色点状“散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创新集群都较为稀疏,唯有美国东部、欧洲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分布最为集中。中国深圳—香港“创新集群”更是被单独列出。在榜单上,中国深圳—香港、北京、上海均榜上有名,分别位列第2、第7和第19名。
在创新集群中,过半数的国际专利申请发明人集中在全球30个热点区域,世界各大湾区在该榜单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地区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该地区“数据通信专利数”占地区总专利数的41%,而深圳—香港地区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比世界其他创新集群,排名第一的东京—横滨地区的创新则更多样化,“电子机械”“仪器”和“能源”仅占专利数的6.3%。排名第三的是圣荷西—旧金山地区(硅谷地区),创新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占总专利18.3%)领域,而这里也正是旧金山湾区。
协同创新
深港背靠各自优势 联手激发创新动能
深港为何可以凭借数字通信领域的专利优势,力压硅谷?深港创新集群强在哪些方面?
在专家看来,华为、中兴、腾讯等创新巨头企业在深港的创新崛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同时也说明该地区具备了世界级的创新生态环境,在制度、人才、创新网络等多方面具有竞争力。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6年全球企业申请注册国际专利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通信设备巨头中兴通讯(ZTE)以4123项的PCT申请量排名第一,华为技术紧随其后,以3692项专利申请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美国通信技术巨头高通公司,共申请2466项专利。日本的三菱电机公司和韩国的LG电子有2053项和1888项申请,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和硅谷相比,深港创新集群目前至少在四个方面有显著优势:以深港为核心,背靠珠三角,这里构筑起庞大的产业体系,可以让发明创新迅速实现产业化;这里有庞大的产品交易体系,以深圳华强北为代表,从零部件到整机串起整条产品链;创新的成本相对偏低;深港两地的资本市场发达,为科技链和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让很多产业基金、风投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收益。
大疆创新便是深圳、香港两地创新深度互动的典型样本。2006年,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创始人汪滔带着技术和理想来到了中国制造业中心——深圳,在一所居民楼里,正式开启创业之路。如今,作为全球无人机的开创者,大疆早已打破人们观察世界的边界,被业内人士誉为超级独角兽。数据显示,其在2016年无人机销售额约为100亿元,销售收入中有八成来自于海外,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
像大疆创新这样链接深圳、香港创新要素崛起的创新企业还有不少。据悉,“深港创新圈”科技合作联合资助计划已累计联合资助深港合作项目77项。
6月20日,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也对香港与深圳的创新互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专利申请指标来看,旧金山湾区落后于深圳和香港。但是从积极的互动指标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却并非如旧金山湾区一般,所有要素之间保持着高频率互相来往和互动,这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当下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正在发生“双转型”趋势,即全球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单一大城市向大都市群转型。香港与深圳背靠各自的金融和科技优势,有更大交流融合的空间。
布局未来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串起湾区发展轴
在南方科技大学一栋5层小楼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摆得满满当当。5月31日,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的课题组和研究团队正式进驻这里。据悉,作为研究院的“主人”,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每年将有1—3个月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
格拉布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究院将以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加盟,争取在未来产出世界最优秀的科研成果。
作为深圳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6月,目前在深圳的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已增至4个。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认为,这标志着深圳朝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前进了一大步。
除了科学家与顶级诺奖人才,众多国际创新“巨头”也在纷纷加快布局深圳—香港地区。
世界500强在深圳设立总部的消息接连不断,美国苹果公司华南运营中心、美国微软公司物联网实验室等相继成立,美国高通公司在深圳设立美国之外全球首个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展示中心。主导了世界上几乎所有芯片架构的英国ARM公司计划在深圳成立合资公司,更是被众多科技界人士称为“全球科技市场年度重大事件”。
诺贝尔奖得主、国际创新巨头企业纷纷落地深港,深圳、香港两地如何向世界第一创新集群挺进?
从珠三角城市群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升级,正在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湾区”比“地区”城市间的界限更模糊,更强调融合发展,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粤港澳湾区的融合逐步深入,区域一体化将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在专家看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不仅将串联起城市群内的创新要素,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层面观察,如果能够进一步延伸与香港对接形成湾区的创新轴,将推动经济能级的跨越向创新能级上的飞跃转化,形成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有效辐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罗彦表示,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已成熟或正在培育的高新科技园区和多元化的创新产业空间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将在这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