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工作者在清理陶片时发现的文字,成为了秦汉时期吴阳上畴就在血池遗址内的实物证据。
入围2016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陕西凤翔秦汉血池遗址,近日又有新发现。在对雍山血池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和陶片进行分类整理时,陕西的考古工作者从几块陶器残片上发现了“上”、“上畤”等几个汉代人书写的隶书陶文。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认为,这些文字指的应该是吴阳上畴,而这也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雍城遗址内首次发现准确定性畴的实物证据。
田亚岐所说的“吴阳上畤”是指距今2400年前,由秦灵公在雍城郊外建立,用于祭祀黄帝的活动场所。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先后在都城雍地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在内的雍四畤祭祀系统,使雍城不但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而且成为国家最高等级的祭祀中心。西汉早期,刘邦在继承秦人四畤基础上,又在这里增设北畤,形成汉代完整的雍五畤祭祀五帝系统。
田亚岐表示,汉代的礼仪程序要比秦代复杂,而且周期比较长。“他(刘邦)不可能在一个畤上举行祭祀活动以后,他又转到另外一个山头上举行同样内容的祭祀活动,就是说汉代人他可能在同一地点集中要完成对雍五峙的一个祭祀。”
雍城距离汉代都城长安遥远,有关专家依据文献推测刘邦很可能将雍城五畤集中在一处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靠的实物证据,考古人员对秦汉雍地的祭祀场所是否存在普遍持有怀疑态度。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雍城考古的第一代人就进行了80多年漫长的探索,直到去年血池遗址的发现,才确定了祭祀场所的真正存在。这次随着陶文的发现,更进一步证明了祭祀场所的名称和汉代及早期文献上的记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