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徐州 矿地融合解矿地矛盾 生态伤疤获生机焕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沛县境内这处风景秀美的湿地公园由采煤塌陷地改造而成。闫峰摄整体搬迁后的杨屯村,成了令人羡慕的新型社区。闫峰摄大凡采煤区都

沛县境内这处风景秀美的湿地公园由采煤塌陷地改造而成。闫峰摄

整体搬迁后的杨屯村,成了令人羡慕的新型社区。闫峰摄

大凡采煤区都面临塌陷地治理的难题。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煤炭基地,徐州在采出10多亿吨煤的同时也留下了35万余亩塌陷地;可以预见的是,到2030年徐州现有煤矿全部关闭时,这个规模还将再增加20多万亩。

如何跳出“先塌陷再治理”的老路,“生态伤疤”可否获得新生?前几年,这还是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钢的一块“心病”。如今块垒卸去,当地在破解矿地矛盾的实践中找到了矿地融合发展之路,并在以沛县北部为代表的采煤集中区成功试点。

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这样一幅图景在李钢心里愈加清晰:将来在沛县北部采煤塌陷地会出现偌大一片生态湿地与微山湖相连,其上分布着十数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岛,每座岛上建有功能完善的大型社区,人们可以坐着游艇沿微山湖和京杭大运河到达60公里外的徐州主城区。

未塌陷先治理

沛县沿大沙河两岸是传统的林果区,鹿楼镇八堡村一处165亩的老果园却有些与众不同。果园内大小沟渠纵横交错,218条小沟连着大沟,大沟5000多米长,通往大沙河。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总工程师罗武贤解释,这是他们在国土部门指导下实施的疏水减损工程。

在这片果园地下,就是张双楼煤矿的煤炭开采区。若在以前,采煤后出现塌陷,采矿企业按规定赔偿了事。罗武贤说,徐州地区的煤层厚度多在8米左右,当地的地下水又较浅,地下四五米便会有水,煤层采完后地面一般会下沉5-7米,这样地下水就会涌出来。记者注意到,随着煤炭开采作业推进到果园下方,果园西北角出现了沉降,但涌出的地下水并没有积存,而是沿着小沟汇入大沟再导出到了大沙河里。

果树葱绿依然,枝头的苹果和梨与往年一样套在纸袋中生长。罗武贤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工程效果得到了验证,这项做法还获得了徐矿集团2016年度优秀技术创新创效奖。“今年开始,我们又扩大到了500亩,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后将在全矿推广。”他粗略算了一笔账,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塌陷后再补偿,仅这些果树的补偿金就要上千万元,反之采用这种“未塌陷先治理”的做法,仅需花费数十万元建水利设施。

李钢局长盘算的则是一笔大账。张双楼煤矿是徐矿集团在徐州地区仅存的两座年产200万吨以上的矿井之一,采煤作业每年形成500亩左右的塌陷地,已累计塌陷超过1.7万亩,而沛县境内还有大屯煤电等矿企的7对矿井在生产,“如果不提前治理,十几年后整个沛县北部采矿区将成为一片汪洋。”

基于此种考量,徐州市依托国土资源部黄淮海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野外基地,率先开展了“矿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一体化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建立起我国首个矿地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地融合发展的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我们测算的结果是,未塌先治能为沛县恢复近10万亩耕地。”李钢说,更大的效益体现在土地的生态修复上。

城镇化按下快进键

田地塌陷后可以排水,房屋塌陷可就不能住了。在沛县杨屯镇镇长武来力看来,早搬比晚搬好。

杨屯镇是沛县北部压煤镇,也在矿地融合发展试验区内。全镇87平方公里中压煤区占到40%以上,涉及压煤村庄31个,已经造成近2万亩土地塌陷,影响到14个村庄1.78万人的生产和生活。杨屯村就是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之一。

“严格来讲我们应该叫杨屯新村。”两年前从6公里外的老村搬进五层高的楼房居住,吕中中说刚开始还有点不太习惯,现在则觉得越来越好了,新社区里商场、学校、医院、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居住环境天翻地覆,感觉一下子成了城里人。”

武来力告诉记者,矿地矛盾过去一直是杨屯镇最大的社会矛盾,“地被水淹了群众要说法,房子出现裂缝了也会要说法。”早在2008年10月,当地政府与采矿企业达成协议,企业出资,政府出地,确定对压煤村庄实施搬迁。同年11月,当地国土部门出具新镇区选址意见,原则是“不得压覆煤炭资源,不得进行二次搬迁”。据了解,杨屯镇的新镇区规划面积仅有2.1平方公里,这不仅符合集约节约用地的土地政策,也符合国家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要求。

2013年4月,杨屯新村动工开建,第二年底建成。2015年初,包括杨屯村在内,8个自然村2.7万人陆续开始搬迁。在李钢看来,通过矿地一体化整合的好处至少有三点,“首先是让塌陷区的农民直接住进了不必再担心安全的新型社区,当地城镇化率由40%大幅提升至70%;其次,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的矿地矛盾难题;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地方节约出了大量的建设用地。”

李钢称,通过区域的土地整治和集中居住后的村庄整治,沛县北部三个采煤镇至少可以整理出2.5万亩建设用地。也就是说,可以增加大约20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建设用地指标。

实现产业再造转型

去年11月16日,占地315亩的淮海经济区首个以“互联网+物流”为平台的五洲公路港综合物流产业园,在徐州市泉山经济开发区落成并投入运营。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占地33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是国内第一个完全建设在采煤塌陷地上的经济开发区,也是徐州市将工矿废弃地整治后实现产业再造的典型案例。

泉山经济开发区所在的区域,是原徐矿集团庞庄煤矿地下开采形成的33平方公里塌陷地。煤矿关闭后,徐州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建设,一部分水面改造成为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高出水面的部分就建成了这个开发区。

如今,这个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休闲宜居旅游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开发区内,包括总投资30亿元的综合物流园、50亿元的汽车文化主题公园、10亿元的特种机器人项目等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8个,上市公司有9家,2016年财政收入达7.31亿元,“这块在工矿废弃地上建起来的经济开发区产生的经济效益,比以前的煤矿企业不知高出了多少倍。”泉山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陈晓新如说。

和泉山区的九里湖一样,贾汪区的采煤塌陷地改造后成了潘安湖湿地风景区,沛县安国采煤塌陷地改造成了安国湖湿地公园,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珠山采石宕口改造后成了金龙湖宕口公园……今天,徐州越来越多的采煤塌陷地和工矿废弃地转型后成了新的产业增长点。

徐州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渠俊峰表示,在矿地融合发展的框架下,解决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积水、压煤村庄搬迁安置、生态修复等矿地矛盾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生态修复的徐州模式,“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将这个模式推广到国内其他资源型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