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已经公布,全国各个高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招生工作。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2017年我省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不含普通专升本、高职本科3+2转段等)3.6万余人,招生专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中,不少专业为今年新增专业,充满朝气且颇具海南特色。
例如,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今年新增3个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分别是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儋州校区新增6个招生专业,分别是电子商务、审计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林学、森林保护。其他高校的招生专业及计划数亦有或多或少的变动。
“近年我省高校招生专业虽然每年都有些许调整,但是没有大幅度缩减,而且出现了增加的趋势。”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我省高校频频“添丁”的现象源自于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院校发生了调整。比如,原琼州学院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后,新增了海洋科学、海事管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海洋方面专业;海南大学成立热带农林学院后,新增了林学、森林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管理等农林方面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符合院校调整后新的定位,也让院校的特色更加鲜明,让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更加充分。
其次,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院校便结合产业需求和自身实际,纷纷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比如,为了服务医疗健康产业,海南医学院新增了儿科学、海洋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为了服务教育文化体育产业,海南师范大学新增了音乐表演专业,并特别安排了一部分计划给该校与海南省艺术学校分段培养的中职与普通本科“3+4”戏曲表演(琼剧表演)专业学生。这些学生从海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便可进入海南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学习本科课程,获得本科学历。此专业的增加无疑将为弘扬海南琼剧文化作出贡献。
再次,在海南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省内高校也想尽一份力。比如,三亚学院新增了经济与金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海口经济学院在原有的英语、日语等语言类专业基础上又新增了朝鲜语专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也在原有的英语、俄语基础上又新增了泰语专业。这些小语种专业的设置,或将有效弥补海南的小语种人才缺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当然,专业也不是设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在教育部的引导下,近几年,我省许多高校也开始尝试把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比如同院系的专业进行合并,按照一个大类进行招生。”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举例,海南师范大学大部分学生入校后,都按培养大类接受教育类、文史法类、数学物理信息类等类别的通识与大类基础教育,一年后才根据学业成绩等综合素质在所属培养大类里进行专业分流。在专业分流工作中,学校优先保证将学生安排到高考录取时的专业或类别中的任一专业。
该负责人认为,以大类招生的方式培养人才,对学生而言,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选择专业时的迷茫和无措,增强了他们做好学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同时更有利于将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学校而言,既能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分散局面,实现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又能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