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巢湖“中庙·姥山岛”景区。
下图:巢湖上举办水上活动。
资料图片
姥山
罗隐(唐)
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
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
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余风竹上烟。
借问邑人沈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是日,诗人缓缓走进古庙,凭栏远眺,但见微波粼粼,天水一色,不禁生出几多感慨。殊不知,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古庙依旧,池塘依旧。
其实,古庙所临并非是一方水塘,而是一片湖泊——巢湖。巢湖,俗称焦湖,因上古圣贤巢父在此隐居而得名,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安徽省境内最大湖泊,位于皖中,流域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巢湖自然风光秀丽多姿,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沿岸各类景观100余处。
相传,古代巢州城,一日江水暴涨,出现一条巨鱼,城中百姓分而食之,唯独一焦姓老姥拒绝。后来,一位老人告诉她,这条巨鱼是他的孩子,为了报答不食之恩,如果城东门石龟眼睛变红,请迅速离开。后来,一个小孩子因为恶作剧将石龟眼睛用朱砂涂红,老姥见到,不愿众乡亲葬身水底,到处奔走呼号,让人避难,自己却被地陷引发的洪水淹没,化身姥山。而大水将巢州城淹没,成为巢湖。这段故事出自《搜神记》,也是当地家喻户晓的“陷巢州”的传说。
姥山岛,位于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与姥山岛相伴还有两座礁岛,称作鞋山,相传是老姥在奔走时丢失的鞋子所化;在巢湖中心,与姥山遥遥相望的还有一座姑山,相传是老姥的女儿。
与姥山岛遥遥相望的,便是诗人所在的古庙——中庙。中庙坐落在巢湖北岸伸入湖中百米左右的巨石矶上。石矶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飞凤头,俗称凤凰台。整个庙宇横峙湖岸,重檐飞出,凌空映波,似丹凤之冠。这也便是在诗人眼中古庙临塘的真因。
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历代屡废屡修。明朝正德年间重修,时为庐州一巨观,被誉为“湖天第一胜处”。
清咸丰四年,中庙毁于太平天国运动。清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大庙先时祭祀主宰巢湖波涛的太姥,后来也祭奉泰山玉女碧霞元君。现存的中庙在1986年后重新修缮,基本上恢复了李鸿章重修后的原貌。
中庙是典型的临水建筑,它与湖中姥山岛上的文峰塔,分别选址于水畔高埠与姥山之岭,隔水相望,形成极少见的临水建筑空间关系,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谓中国古代临水建筑的“极品”。
巢州的陷落,之所以流传甚广,还因为古巢国遗址的发掘。在巢湖流域,曾有一个氏族方国——巢国,然而,这个方国不知从何时起突然消失。2001年冬,考古工作者在巢湖北岸发现了大量文物,最早为新石器时期玉石器,最迟为王莽时期钱币和生产生活用品,时间跨度达3000年。正好与“陷巢州”的传说故事相吻合,此地因而被考古界称为东方的“亚特兰蒂斯”。
我国发现的古城遗址基本是居民主动遗弃,文化信息和遗物十分有限,而古巢国水下遗址历经千年,却极少遭到人为因素破坏,是国内仅有的一处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汉代时期遗址。
巢湖不仅风景秀丽,还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奠淮右,阻江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遗存众多,孕育了内涵丰富的水师文化、淮军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头楚尾”,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吴楚之间先后在此爆发了十余场战争。据《元史》载,1354年,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为保乡里而聚兵巢湖,投靠者仅战船就达千艘有余,号称“巢湖水师”。俞、廖以巢湖湖心姥山岛之南塘为水寨日夜操练,并精心研习水战与陆攻之术。
后朱元璋挥师渡江,巢湖水师倾所俘敌船全力相助,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李鸿章也曾在此操练淮军,巢湖岸边至今仍有昭忠祠存留。
昭忠祠又称淮军祠,位于巢湖北岸中庙东侧,系晚清重臣李鸿章为祭奠和纪念淮军阵亡将士,在1892年淮军创建30年之际,经光绪朝廷敕令而建的祠堂。祠堂因悬挂光绪皇帝御书“昭忠祠”金匾,被尊奉为淮军“总祠堂”。
如今的巢湖,褪下神话传说和烽火狼烟的外衣,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其中的核心部分——“中庙·姥山岛”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当地旅游资源,巢湖每年举办中庙旅游文化活动周、中庙渔火音乐节、全民休闲皮划艇大赛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