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最近,一直在产业领域默默耕耘的南昌人,做了几件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事。先是在多个中西部城市虎视眈眈的智能手机领域,短短半年时间就引来了国内ODM行业五强齐聚,以及一系列相关配套企业的纷纷抢滩,迅速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移动终端产业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接着在发达地区也垂涎不已的航空制造领域,用创纪录的施工进度推动着瑶湖机场的建设,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争取全国瞩目的C919大飞机第二总装基地落户,抢占了先机。
南昌凭什么引来金凤凰?采访中,令记者惊讶的是,曾长期苦恼于“不东不西”的南昌,吸引不少客商的反而是日益明显的区位和空间优势。在国内ODM领域位列第三的与德通讯负责人说:“随着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产业空间日益狭小,手机制造领域近年来出现了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区域,南昌凭借着同样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承东启西,特别是毗邻长珠闽等传统手机制造研发基地的地理优势,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对这一观点,身处全市招商引资一线的南昌高新区招商局负责人也深有同感。他认为,与中西部很多城市相比,南昌在优惠政策上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反而是在区位和空间上的“比较优势”,成了吸引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因素。
不过,南昌这种“比较优势”的获得,并不完全是天然禀赋。
展开“十字形”江西高铁路线图,不断推进高铁建设的南昌,正处于这个十字交汇点上。沪昆高铁作为“第一横”,让人们在4个小时之内就可以从南昌抵达上海;合福高铁作为“第一纵”,南昌人只需3个多小时就能到达福州;建设中的昌吉赣客专作为“第二纵”,还将使南昌到深圳的时间压缩到3个多小时。由此,来自沿海发达城市的技术、设备、人才,能以比中西部其他城市更低的时间和运输成本进入南昌。研发在沿海、生产在南昌,高铁建设带来的区位“比较优势”,使南昌从长珠闽的“后花园”,进一步化身为“后工厂”“后基地”。
展开南昌“一江两岸、双核八片五组团”规划图,南昌正全力拉开城市框架,5年间城区面积扩容了6倍,挤入省会城市前十。西面,新建撤县设区使市区范围直抵鄱阳湖畔;北面,临空经济区和儒乐湖新城拔地而起;南面,现代化九龙湖新城日新月异;东面,瑶湖科技城的建设,推动南昌城东从青山湖时代走过艾溪湖时代,又迈向瑶湖时代。城市扩张,让南昌拥有了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吸引众多企业在生产基地之外,逐步把总部和研发基地也迁入南昌。
展开“十纵十横”南昌骨干路网图,南昌的干线交通迈向快速化、立体化、环线化、网络化,实现了城市组团之间的快速互通。目前,570公里干线路网已建和在建的占总规模的38%。其中,南昌“一环”明年将全面闭环,“二环”“三环”也在加快形成。而随着红谷隧道的建成通车,南昌已拥有6处跨江通道,远期将增至11处。日益完善的干线路网,使南昌正逐步实现从中心城区10分钟上城市快速路,30分钟内可经高速公路驶离南昌市区,60分钟内到达南昌大都市区的任意重点城镇,进一步提升了南昌的区位和空间优势。
有了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天时”,有了交通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地利”,南昌在“人和”上也同样展露出了“比较优势”。
在硬件上,地铁建设持续推进,旧城改造稳步实施,一江两岸流光溢彩,让南昌越来越有格调和品位,形成了对高端人才的吸附力。在软件上,一场“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整治,带来了城市形象的大跃升;一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活动,推动了市民素质的大改善,让南昌有了更强的亲和力。
天时、地利、人和,尽管南昌还说不上处处占据“绝对优势”,但上述领域里越来越明显的“比较优势”,已经让南昌的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加强大的支撑力。今年1至4月,南昌实际利用外资11.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8%,总量继续领跑全省,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利用省外资金228.86亿元,同比增长11.27%,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全省第一。
南昌,产业崛起虽任重道远,但越来越多的“比较优势”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记者 殷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