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之后,政府用车已正式进入了“租赁时代”。日前,合肥市公布了2017-2019年度市直单位社会化车辆定点租赁公司名单,今后不通过定点租赁的“公车”,财务部门将不能埋单。
将优先使用国产车
回顾合肥公车改革的历程,早在2015年底,市直单位就已经完成了车辆处置、交通补贴、人员安置等任务。而且,公车租赁早已被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只不过当时并未通过招投标形式,来划定“定点”用车公司。
招投标的好处,一方面让公车租赁更为透明,另一方面在于定下“门槛”。今后,市直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车租赁,都需要在15家定点公司完成,“未从定点租赁服务公司租赁车辆的,单位财务部门不予支付车辆租赁费用”。根据市直单位公务活动需要,可租赁轿车、越野车、商务车、中巴车、大巴车等车型。合肥市明确要求,租赁车辆品牌要以国产车为主,并优先提供使用国产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
在2015年,本报就曾特别报道过合肥的“公车租赁”。按照此前的说法,不进行招投标的原因,主要是在公务租车形成一定规模前,私下联系的形式更加灵活。也就是说,此次15家定点租赁公司的出炉,意味着合肥公车改革已趋于成熟,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已成规模。
租赁公司纷纷让利
从定点名单来看,15家租赁公司分布均匀,每个区和开发区的政府部门都能就近用车。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各家租赁公司都给出了“折扣率”,优惠幅度最大的达到七五折。
在公车租赁中,租赁公司为何纷纷选择让利?“虽然比市场价格便宜,但作为租赁公司来说,我们也不会亏本。”安徽龙元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守元在接受采访时说,15家公司给出的折扣率从75%到90%不等,主要看各家的经营情况。拿夏守元的公司来说,因为拥有400多台自有车辆,所以给出76%的折扣率,依然十分有底气。作为汽车租赁公司而言,十分重视公车改革带来的市场机遇,因为一张“入场券”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每个政府部门用车情况不一样。”夏守元告诉记者。在公车改革中,一般公务用车被彻底取消,仅保留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也就说,租赁必然成为公务用车的主流,市场前景不言而喻。
考核不通过将出局
从期限上看,此次公布的15家定点公司是从今年到2019年。但实际上,租赁公司每年都要与用车单位签订协议。不仅如此,每年都会对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的租赁公司可能会被踢出局。
早上7点,从政务中心发车前往肥西,在约定时间之前,车辆必须达到指定地点。对于行车路线,驾驶员需提前熟悉,并且找到最优的方案,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假如是全天的活动,驾驶员需要全程等候,直到将人员送返政务中心,才算完成了整个服务流程。像这样的“公车”使用,记者本人已经体验过。实际上,市直单位在租赁车辆时,只需通过合肥市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用车申请,在车辆租赁服务结束后,对车辆租赁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可以说,用车既省心,而且效率高。
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租赁公司需接受每年一次的考核。“用车频率高不高,司机有没有被投诉,还有机关单位用车后的评价,都是对公司进行考核的指标。”一家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考核结果不仅关系来年的接单量,假如在考核中处于末位,还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公车租赁确实能省钱
公车租赁是改革的必然结果。通过招投标,各种类型的车辆租赁费用明码标价,而且还划定了上限。如此一来,机关单位每年的租车费用一目了然。
“采购一台车的费用,从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一年的养护费用少说也要两万多。再加上驾驶员的工资,这笔账怎么算都是租车便宜。”某市直单位工作人员小柯告诉记者,公车改革走到今天,公车租赁已经被公职人员所接受,而且确确实实能够省钱。安徽省发改委负责人曾明确要求:各市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总额,整体节支率均不得低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