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亚军在地里干活。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在1990年—2000年期间是国定贫困县,2003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十弱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面对贫穷落后的实际,明水县确立了打好打赢“34255”脱贫攻坚战的总思路,即用三年时间,通过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民生扶贫、保障扶贫,使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人脱贫、户销号、村出列、乡减贫、县摘帽并建立返贫屏障。
思想扶贫 由“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长期的积贫积弱,明水县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依赖心理较重。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自身脱贫能力、创新意识等,明水县在确定“四大扶贫”举措时,把思想扶贫突出在首位。
“扶贫先扶志,把做好思想扶贫放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首位,以树立脱贫志向为重心,以坚定致富信心为重点,利用道路宣传牌、标语口号、宣传手册、宣传挂历、高音频广播系统、制定村规民约、‘五好家庭’和脱贫致富典型户评选等措施,大力宣传各类脱贫典型,致富群体,致富信息。” 明水县永久乡通过思想扶贫让贫困户实现“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自我意识的转变。
明水县在思想扶贫上将进一步活化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灵活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载体,不断加大对扶贫政策、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尤其是要组织开展好各类评比活动,积极倡导尊老爱老、赡养老人的习俗风尚,将老年人口与儿女合家并户,减少老年贫困人口。积极倡导纯真质朴、和谐健康的乡风民俗,节俭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减少不必要的宴请。积极倡导适龄婚育、据需建房的乡风民俗,减轻结婚成本。
幸福大院的建设实现住保障与光伏扶贫相结合。
产业扶贫 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各类经营主体
在明水镇互助村“园田地”里,贫困户57岁的夏亚军正在地里干活,老夏家三口人,去年一家一年的收入在三千元左右,今年到现在已经挣了七、八千了。“我身体不太好,有三高和心脏病,家里就我一个人能挣钱,我在这干活不仅挣得多了而且还不累,能凭自己的劳动赚钱,我心情好、身体也觉得松快多了。”
据“园田地”的负责人、“一亩田”公司法人姜大星介绍说:“把土地流转到我们这的贫困户有45户,常年在这干活的贫困户有10人,像老夏这种情况的,就在这干些力所能及的,今年到年底,老夏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预计能达到两万多元。”
通过采取企业带动、众筹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基地定向供应、借母还羔、肉牛托养、以鹅养鹅、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引导鼓励贫困群众或入股、或打工、或从事订单生产等,积极开辟增收致富渠道。在种植业发展上,引进黑小豆、黑木耳、红谷子“两黑一红”等优势种植业,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各类经营主体;在养殖业发展上,通过带动养、引导养、扶持养等措施,帮扶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农业增收项目发展上,创造性地推进了“园田地”工作,发展订制农业;在光伏产业发展上,开工建设了光伏发电扶贫增收项目……
明水县在产业扶贫上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做优存量,培育增量,扩大总量;推进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全力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升级发展。
民生扶贫、保障扶贫 给困难群众兜底
80岁的辛立国以前是茂盛村的无房户,现在免费住在崇德镇幸福大院里。幸福大院的建设实现了住保障与光伏扶贫相结合、医疗保障与养老照料相结合、拆危房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这只是明水县民生扶贫、保障扶贫的一角。
明水建县较晚,经济基础差、总量小,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历史欠账大。虽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集中推进供热、棚改、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九大工程”建设,但现在仍然是处于还清历史欠账阶段。
下一步,明水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补齐供热管网、饮水安全、文体设施等短板,实现安全饮水、道路畅通、通班车、文化设施、有线电视、宽带6个全覆盖,使脱贫退出各项指标全达标。
近年来,明水县深入实施脱贫、致富、保障“三大工程”,坚持科学甄别扶真贫、分类施策真扶贫、多元推动真脱贫,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截至2016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2亿元,比2011年增长12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4亿元,比2011年增长14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587元,比2011年增长13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568元,比2011年增长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