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江西省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暨抗洪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同时,稳步推进“省-市-县(区)-乡(街道)”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我省在册灾害信息员达2.3万人
据介绍,洪涝灾害仍是我省的主要灾害。6月20日以来,全省10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1109个乡镇452万人受灾,7人死亡,2人失踪,55.59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348千公频,9775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93.94亿元。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完善“省-市-县”三级救灾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省财政厅每年安排救灾经费5000万元,设区市、县(市、区)分别按照上年度本级财政收入的2‰-3‰、3‰-5‰的比例安排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与此同时,我省实施“省-市-县-乡”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今年争取1.22亿元加快推进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迁建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291万元支持我省14个县(市)储备库项目建设。
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网络,在册灾害信息员2.3万人,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推动全省9个设区市、40个县(市、区)成立了类似机构。今年又首次举办了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培训班,全省58家参与救灾工作社会力量负责人参加,进一步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
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根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我省将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的统筹协调、信息对接、供需匹配、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五大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
《意见》指出,我省将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强化灾害风险防范,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推动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信息传递与共享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