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商报消息 17日,安徽商报记者从合肥市规划部门获悉,《合肥市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实施方案》已出炉。按照计划,合肥将用三年时间,打造“安全、连续、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届时,“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或将成为一种时尚。目前,合肥市一环路、徽州大道等道路已经陆续开展慢行系统改造。
用三年时间打造慢行系统
所谓“城市慢行系统”,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按照计划,合肥市将用三年时间,重点消除现状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不连续现象,改变机动车占用慢行空间的状况,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慢行系统。 根据《合肥市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实施方案》,合肥市今年将优先实施一环内(含一环)区域、政务区万达广场周边片区、瑶海区合肥火车站片区、新站区职教城区域、经开区明珠广场及大学城等区域的慢行系统。明年,进一步扩大慢行系统完善区域范围,重点开展二环内(含二环)其他区域、高新区天乐社区、滨湖新区启动区等区域的慢行系统完善工程。预计到2019年,该市其他范围内将开展慢行系统完善工程,重点完善公建点和居住集中区周边的慢行系统,实现慢行系统全面覆盖。
五大措施让合肥“慢下来”
安徽商报记者在方案中看到,合肥市慢行系统完善工程主要有5项实施内容,分别是改善步行空间、步行环境、骑行空间、停车工程和慢行过街。
在改善步行空间和环境方面,要求保障既有步行空间,避免停车占用步行空间;整合扩展步行空间,一体化设计道路和建筑,综合利用人行道和建筑前区空间,灵活布置绿化或街道家具。与此同时,完善路面铺装,平整连续;提升绿化水平,发挥其遮蔽功能;明确指示标识;优化街道界面,重点完善座椅、遮蔽设施和公共艺术小品等。
在改善骑行空间方面,将增加非机动车道,并保障其独立性;实现非机动车道线形、竖向及铺装的连续、统一,采取与公交站点一体化设计。与此同时,规范非机动车停车,增加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在改善慢行过街方面,将改善平面过街条件,加密过街设施间距,提升安全性,并增加立体过街设施。
徽州大道等道路都能慢行
据了解,合肥市市政管理处此前对一环路沿线23个路口进行集中整治时,就已经意味着合肥开启了“慢行”模式。该项整治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重新施划路面交通线、调整隔离护栏、进行人行道改沥青非机动车道等。竣工后,一环路上的非机动车将根据清晰的引导,与机动车“各行其道”,通过路口更顺畅。 除此之外,合肥徽州大道滨湖段也在进行慢行系统改造,主要是在道路两侧修建辅道人行道,改造道路排管,整治恢复绿化景观等。按照计划,滨湖新区还将陆续启动中山路、锦绣大道、紫云路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并在5年内,将慢行系统的改善扩大至整个新区范围,为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
未来几年,这些道路也将打造慢行系统
芜湖路(滨河路-明光路)、大通路(明光路-东一环)、和平路(滨河路-东一环)、滨河路(芜湖路-东一环)、淝滨路(宿州路-寿春路)、淝光路(明光路-淝滨路)、炉桥路(明光路-琅琊山路)、金孔路(明光路-琅琊山路)、银屏路(明光路-琅琊山路)、琅琊山路(北一环-长江东路)、临淮路(琅琊山路-东一环)、淮吾路(老铁路巷-北一环)、乌依路(琅琊山路-东一环)、滁州路(芜湖路-胜利路)、滁州路(胜利路-银屏路)、宣城路(芜湖路-南一环路)、巢湖路(时雍门桥-芜湖路)、迎屏巷(巢湖路-马鞍山路)、航运巷(巢湖路-马鞍山路)、桐城路(环城南路-南一环路)等。
上述项目已列入合肥市2017-2019年大建设计划。(姜志远 解颖 欧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