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陕西 » 正文

全球报道:为什么陕西今夏温度如此之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为什么今夏温度如此之高刚刚过去的一周,我省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炎热的天气让人们仍记忆犹新。在大家的潜意识里
原标题:为什么今夏温度如此之高

刚刚过去的一周,我省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炎热的天气让人们仍记忆犹新。在大家的潜意识里,三伏天才是最热最难熬的日子,但今年夏天的高温似乎来得更猛烈了些。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一轮持续的高温,陕西省气象台台长、气象学会常务理事梁生俊来为您解答。

这场持久的高温

7月以来我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截至12日共出现10个高温日,全省35℃以上高温出现529站次,40℃以上高温出现70站次,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值年。全省有18个市(县)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与历史同期比较,延安、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平均气温比同期偏高2摄氏度。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范围比较大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

大家都知道温度高是高温,但高温是怎么界定的却说不太清楚。高温是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称之为高温,到了夏季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夏至时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变长,接收太阳热能量增多,气温随之升高。当某地区高温空受到暖高压控制时,天气晴朗天空无云或少云,阳光照射地面太阳辐射增强,使近地面强力升温,如果长时间受暖高压控制,则形成持续高温天气。

如果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会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如果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会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如果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会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陕西高温多发于6月中下旬和8月

陕西有两个高温多发时段,分别是6月中下旬和8月份。6月份的高温具有早晚相对凉爽、中午热,空气湿度相对不高等特点,与“三伏天”早晚温差小、空气湿度大、闷热的高温有着明显不同的体感。从我省的气候特点看,每年7月上旬有一个多雨时段,今年迟迟未出现,所以大家普遍感觉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久、气温高也就不奇怪了。陕西地处我国东南湿润地区到西北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其中,关中、渭河河谷地区以及汉江河谷地带均是高温高发地,均易出现40℃左右的高温天气。此次高温波及的关中南部和陕南东部均在这一区域。

高温形成有三个原因

就其形成的原因,省气象台台长、气象学会常务理事梁生俊说,有三大因素,降水偏少,空气的湿度偏小,处在比较弱的西北气流控制中。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冷空气活动偏弱。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冷空气频次少、强度小,主要以地形加热为主。因此,造成陕西高温以河谷地形为主。高温地区集中在渭河河谷、汉江河谷。同时,这一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对偏弱。目前,副热带高压位于我国华东沿海地区,造成我国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近期在长江下游的湖南、江西等地形成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由于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南未影响陕西,陕西的高温天气主要是西风带天气系统暖高压和地形作用形成的,具有升温快、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多发雷雨、大风和冰雹强对流天气等特点。

今年的高温实际来晚了

今年的气温与历史和往年都不太一样,以往这个时候降水是比较多的,但今年降水反而比较少了。在三夏期间小麦收获的季节,也就是六月初、或六月中旬的时候,相对来说降水应该比较多,但今年偏少,所以才会造成高温天气,所以这跟历史上相比较是一个不一致的地方。往年35℃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在六月中旬和下旬,今年出现高温实际上是往后拖了,拖到了七月上旬、中旬,这个气温往后拖了三个星期。就是说今年的“烧烤模式”比往年来的晚一点,晚了两到三周。

陕西的高温有两大模式,一个是干热,也就是所说的“烧烤模式”,这个时期早晚温差比较大。到7月中旬后,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将控制长江中游到黄河流域,陕西将会迎来又一次高温时段。与干热的“烧烤模式”不同的是,天气将进入早晚温差小、湿度大的“桑拿模式”。

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要分清

这温度都能把鸡蛋烤熟了,天气预报的温度咋还在三十八九摄氏度徘徊,是不是不准啊。高温天气让很多人都产生了这样的质疑,其实,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地表温度,就是地面的温度。太阳的热能被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热,对地面的温度进行测量后得到的温度就是地表温度。地表温度还会因所处地点环境而有所不同。太阳的热能被地面吸收后,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把热传给空气,这是空气中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直接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使空气增热的作用极小,因此会导致地表温度都会高于气温。

体感温度则是指人通过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受衣服颜色、温度、湿度、风和太阳辐射等影响。人体感觉到的环境温度高低,人们的体感温度往往与实际气温感觉上不一样。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

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能增

高温天气的形成与降水偏少、湿度偏小有关,为什么不人工下场雨进行缓解呢?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能增的,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再向空中增加可增雨的催化剂,才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

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也就是人为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层进行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云中潜在的降雨资源,增加这个地区的降水量。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从而增加足够数量的冰晶。由于冰晶表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比水面低,水滴中的水便会自动地蒸发并凝集到冰晶上去,如果冰晶不断变大,增大到空气的浮力托不住它们的时候,便会降落到地面成为雨或者雪。

高温天气里该注意些啥

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发怒,应注意调节情绪。室内利用空调降温时温度不宜过低。大汗淋漓时,切忌用冷水冲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老人、体弱者或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应减少活动,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要多饮水,每日补充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温淡盐开水或茶水为主,兼食瓜果和新鲜蔬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时间强高温天气系统控制下,一般在午后到傍晚时段,由于大气能量汇聚迅速,伴随能量的快速聚合及释放,极易出现雷暴、大风、冰雹及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文/薛文静 本报记者王嘉

图/本报记者陈飞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