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忠实践行党的宗旨 纪念王昭同志诞辰100周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学习王昭同志先进事迹 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纪念王昭同志诞辰100周年在王昭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刊发王昭同志亲属和生

学习王昭同志先进事迹 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纪念王昭同志诞辰100周年

在王昭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刊发王昭同志亲属和生前好友的纪念文章,深切缅怀王昭同志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王昭同志对党忠诚、实事求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精神、作风是相同的、一致的,为当前我们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全力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学习王昭,就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四个转变”,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以干出一个新青海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964 年,王昭(左一)等考察柴达木。

王昭同志永远活在青海人民心中(节选)

我认识的许多老同志从青海归来,谈起他们在青海接触到的干部和群众,至今仍然十分怀念老省长王昭同志。王昭同志去世已经多年了,为什么青海人民还如此怀念他呢?

受命于危难之时

1961年,正当“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青海处在极为困难之时,中央决定调公安部副部长王昭去青海,担任省委第二书记、省长。

当时在青海农业区刮浮夸风、高指标、高征购,放小麦亩产达到8585斤的“卫星”,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农民挨饿浮肿,情况十分危急。在牧区,不顾实际情况搞“一步登天”,成立人民公社,把牧民放牧的牲畜集中起来办马场、牛场、羊场,盲目大开荒,破坏了草原。造成牲畜大批死亡,牧民无以为生。农村和牧区出现了“人瘦、地瘦、牲口瘦”的万户萧疏、田园荒芜的严重局面。

王昭同志下车伊始,就组织一切力量抢救农牧民于饥饿之中,及时把粮食运到农牧民手中。王昭同志又亲自到农村、牧区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取得纠正错误、端正政策的依据,提出因地制宜的正确措施,大大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经过三年奋斗,扭转了困难局面,发展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到了1965年,一直靠国家调拨粮的青海省,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还调出去3000万斤青稞。全省畜牧业生产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各族人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王昭同志也得到了“王青天”的称号。

王昭同志没有就此停步,为了吃透省情,他从1963年开始,顶风雪、冒严寒、穿戈壁、踏草原、攀峻岭、跨冰川,跑遍了青海牧区6个州和农业区11个县、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为了打开局面,迈出步伐,就必须纠正过去的错误,克服重重阻力。王昭同志在省委集体领导下,同干部一起实事求是摆问题、揭矛盾、讲道理、辨是非,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宣传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统一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坚定了大家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王昭同志心里装着青海人民,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群众之中,特别是1963年至1965年“四清”时间,他自任工作总团团长,扎根湟中县平安公社,经常吃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平安公社上庄大队有一户最贫苦的农民,名叫刘维金,解放十多年了,仍然没有摆脱贫困,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连村干部也不屑喝他一碗水。1964年秋天,王昭同志却走进刘维金的土屋,住在他那伸不开腿的小土炕上,和刘维金家一起吃青稞馍,喝杂面糊糊。在总寨公社,王昭同志住进村里最穷苦的农民唐永顺家,睡在他家的牲口棚里。在那些寒冷的夜晚,他的被头结一层冰,两只脚直到天明还暖和不过来。后来有人告诉唐家阿奶说,王昭是省长。老人简直难以相信,这个衣服打着补丁,同他们一起搬石头、推小车的“干部老汉”竟是一个“大官”。

那几年,青海农村生活很困难。王昭同志又总是住在最穷困的贫下中农家里,同住、同吃、同劳动。他有糖尿病,人很快就消瘦下去。一天晚上,有位同志给他端来一小碗煮熟的蚕豆角,王昭同志严厉批评这位同志说:“不要这样,群众年年月月过这样的日子,我们才住几天,群众的困难过去了,我们也就好过了。”接着就让人把蚕豆角端给房东的小孩吃了。

王昭同志还说:“我们冷,才能想到群众身上衣服少。我们饿,才能想到群众肚子饿。不能亲身体验贫下中农的疾苦,怎能积极去解决他们的困难。”

这些话至今仍回荡在许许多多农村干部的耳边,成为鼓舞他们做好工作的力量。王昭同志正是用他那对党、对人民的一片丹心,赢得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爱戴。在十年浩劫中,王昭同志无辜被批斗,广大农民实在看不过。在一次批判会上,湟中县平安公社的普通农民刘维良不顾别人反对,勇敢地把王昭同志仍然称作“王青天”。

含冤死于“文革”中

受到青海人民爱戴的王昭同志,在“文革”中竟然遭受到无端的陷害、残酷的折磨,含冤死在狱中。

林彪、“四人帮”抓住王昭同志曾在彭真、罗瑞卿同志领导下工作过这一点,肆意造谣中伤,要置王昭同志于死地。在他们的策划下,很快在全省掀起了揭批、揪斗王昭同志的恶浪。在这里,历史被歪曲了,黑白被混淆了,是非被颠倒了。王昭同志历史清白,光明磊落,却被扣上“叛徒、特务、里通外国”的帽子;王昭同志工作勤恳,成绩卓著,却被说成是“罪行滔天”;王昭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却被诬为“反党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王昭同志为扭转青海的困难局面、发展农牧业生产而提出的一些搞活经济的正确措施,却被定为“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

大批“红卫兵”串联到西宁,和当地的造反派结合,到处张贴标语、呼喊口号,说王昭同志是青海最大的走资派。成天不分昼夜,冲击省委,要“火烧”“炮打”,要揪斗王昭同志。机关已无法办公,领导班子已无法工作,生产濒于停顿,社会一片混乱。王昭同志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坚守岗位,无所畏惧。与“红卫兵”讲道理,回答他们的质询,在关键时刻刚直不阿,在重大问题上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事事处处为别人设想,为下级承担责任,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同志,保护青海得来不易的成果。他感慨地说:“青海人民从1961年的灾难中刚恢复元气,决不能看着人民又跌到灾难中去。我拼了这条命也要保住经过千辛万苦才恢复起来的这点元气。”

1967年3月24日,林彪、江青接见青海“红卫兵”代表,点了王昭的名,当场把胳膊上还打着石膏的王昭扣押起来,随后又押回西宁任由造反派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一次又一次造成了惨无人道的伤害。

在这样惨绝人寰的迫害下,王昭同志一身正气,坚贞不屈,林彪一伙于1967年10月宣布“永远开除王昭的党籍,判刑15年”。

王昭被关进监狱,全身浮肿,连连吐血,气息奄奄,他自己的性命难保,但还一直惦念着动乱中人民的命运,“好久不下雨了,不知庄稼长得怎样?群众生活安排得怎么样?”惦念着党的命运,“他们想整垮我们的党啊!”……

王昭在部队中练成壮实的身体,热爱体育,不管到什么地方,坚持长跑,被评为运动健将。他的口粮定为每月45斤,可是在狱中,不管是什么人,一日两餐,每餐一块4两玉米面窝头。

在病饿夹击下,王昭同志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几次吐血昏倒,送到医院抢救,但还未恢复,又被强行送回监狱,于是又一次吐血昏倒。直到后来,王昭自知生命难保,最后一次写信给当时的军管会头头:“病是无情的。如果发生意外,又发生在监狱里,我个人生死事小,给党造成的政治损失事大,这是不能不认真考虑的。”

1970年2月12日凌晨,王昭同志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终年53岁。

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批示:“王昭同志的问题是一个冤案,应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将骨灰安放北京八宝山。”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批示,中共青海省委做了认真复查,报请中央批准,使王昭同志的十年沉冤得到昭雪。

王昭同志的沉冤昭雪,使青海人民放了心。王昭同志的骨灰虽然安放在北京,但是他的灵魂永远留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活在青海人民的心里。

一片丹心昭日月(节选)

父亲是一个有锋芒、主张鲜明、疾恶如仇、雷厉风行、办事果决的人。尤其对损害人民利益,贪污渎职、结帮营私之人,决不手软。即使面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他也毫不畏惧,为此收到一些匿名恐吓信,他总是一笑置之,面对歪风,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在一次全省三级干部会上,他扶案而起,把自己的帽子摘掉扔在桌上(他平时有戴帽子的习惯),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刹住歪风,纠正错误,就是摘了我的‘乌纱帽’我也心甘情愿”显示他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而后几件典型贪污受贿案得到揭发处理,使一些部门长期违法乱纪的问题得到解决,党风开始好转,全省工作一步步走向正轨。

他针对一些奉迎上司、罔顾人民群众疾苦的现象说:“我们不能把群众当阿斗,只要他们提出的方法有利于摆脱贫困,我们就要认真听取,大胆研究,该采纳的就采纳。”他自己首先带头去到农牧区体察民情,“只有我们冷,才能想到群众身上衣服少,只有我们饥,才能想到群众的肚子饿,不亲身体察群众的疾苦,怎能积极去解决他们的困难!”当时青海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苦困难,他下乡住在老乡又窄又小、拴着牲口的南房,天气寒冷,被头结了一层冰,天亮时两只脚都是凉的。房东大娘要把自己的住房让给他,他说:“你们一家三代,住得不宽敞,我住哪里都一样。”后来有人告诉房东阿奶,他是省里的省长,这位年近古稀、世代受苦的老人开始不相信,继而十分惊奇,半天讲不出话来。难道这个衣服打着补丁、抬石头拣最大个的,推车赛过小伙的老汉会是像马步芳一样大的官?当离别的时候,群众依依不舍地说:“你住在我们这贫家寒舍,没吃我们一顿白面片,真过意不去。”他回答说:“我们下来就是为群众办事,你们能住,我们也能住;你们能吃,我们也能吃,我们是一家人。”这是他的心里话。他经常教育干部:“今天我们这些人能够幸存下来,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当年群众保护我们的结果,现在我们掌握政权,不能忘了过去,忘了群众。”不知从何时起,青海各族人民不再叫他王书记而称他“王青天”,这一称呼很快传遍西北数省至今,一提“王青天”就知道是指王昭。这在近代史上极为罕见。在“文革”最困难的日子里,造反派责问这些贫苦的农牧民,他是反革命,为什么叫他“王青天”?得到的回答是:“王书记来青海做了好事。”“派来王昭,王书记帮我们吃饱了肚子。”“救了我们的全家。”“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吃青稞面糊糊,一块吃洋芋,和我们同住一间房,同睡一条炕。我们拉肥,他铲粪。我们平地,他打灰。我们干啥他干啥,这样的领导,我们没见过,我就说青海来了‘王青天’!”

(作者为王昭之子,北京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

王昭和平安的故事(节选)

在海东市平安县的档案馆里,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中年男子在地里手拿铁锨正和另一男子交谈,这名中年男子就是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省长的王昭。

1963年,王昭带领151名厅级以下干部组成省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工作队在平安公社进行社教试点工作。

当时有洪水泉十几个大队地处40里长的一道山梁上,海拔达3000米,比湟水谷地高1000米,大部分村落干旱缺水,人畜饮水靠窖里积的雨水供应。当地有句民谣: “洪水泉,洪水泉,三年两头旱,又缺柴又缺面,窖水苦水没法咽。”可见当时的生活有多么艰难。

王昭和工作队的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来到了最困难的北岭大队。在社员郭丁元家,王昭一边听梯田种黑刺的情况,一边喝着苦涩的窖水。听完汇报后,王昭给大家讲了治山的道理,并把这里的山地和自己老家河北的山地做比较,教育大家要因地制宜,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与困难做斗争。

当时的北岭大队有40来户人家200余人,有近70%的人家粮食不够吃,大部分吃的都是青稞面和豆面。那天中午,郭丁元的爱人烫了清油白面饼子招待客人,王昭很是过意不去,他让秘书给郭家留了5元饭钱。吃过午饭后,王昭和其他同志沿着山坡梯田视察,边走边看边商讨,一直绕过村北几个山头,爬上了山梁……

1963年6月中旬,王昭和几名干部来到平安公社上庄大队,住进了当地生活最贫苦的贫农王登军家,潮湿阴暗的屋子里连个土炕都没有,王昭和工作人员找了几块木板支起了一张床。王家没有好麦子,只有芽麦子面捏成的芽面疙瘩,王昭说:“这怕是农民最好的饭食哩,不来农村,怎能吃到呢?”

王昭和工作队的同志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慢慢地,大家的心走到了一起,当地群众有啥事都愿意和王昭说一说。平日里,王昭和他们一起干农活,和大队、生产队干部去田间查看庄稼,和他们在洋芋地里锄草,边干活边给他们讲革命道理,讲党的政策,启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

大红岭山高坡陡,住在这一带的农民生活十分困难,王昭来了以后,得知沈家大队的东山有八片山洼地块可以开垦的消息后,便徒步登上了大红岭高山,与公社、大队干部实地考察,共同研究开垦这一带山洼坡地,修电站提水灌溉。经过视察、研讨,由省水利厅拨款40万元,当年就在大红岭山建成了三级电灌站,平整土地500亩,并且有了好的收成。

在一次动员大会上,王昭深有感触地说:“我劝所有的工作队员、所有的共产党员干部多喝一点贫下中农的清汤糊糊,这里有政治‘维他命’,有我们无产阶级的政治营养。”他的这句话,在全省各级干部中广为流传,成为当时的一句名言。

王昭同志生平简介

王昭(1917-1970) ,河北平山人。少时因家贫失学,后参加读书会活动。193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小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平山县委书记,领导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平山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北岳区第四分区地委副书记、书记,参与领导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4年9月任中共冀晋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同时兼八路军冀晋军区副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发展扩大冀晋解放区。解放战争初期曾参加军调处执行部驻石家庄小组工作。1947年7月调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先后参加解放石家庄、新保安、太原、银川、兰州等重要战役。1949年1月任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政治委员,作为解放军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1951年率六十四军赴朝鲜作战,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2年11月任第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1953年3月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后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并兼公安学院院长。1961年春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二书记,并兼青海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后当选青海省副省长、省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1970年2月12日,饱受摧残的王昭被迫害致死在狱中,年仅53岁。1978年党中央为王昭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