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鄱阳湖全面退出警戒线水位,我省严重汛情基本结束。7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举行江西防汛抗洪新闻发布会,宣布我省防汛抗洪工作取得关键性胜利,实现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重要堤防和重要设施安全”的防汛目标。
今年,我省围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加快防汛抗洪工作思路转变,为实现“可以年年防汛抗洪,不能年年抢险救灾”积累了更多宝贵的经验。
以人为本,提前转移,保障生命安全放首位
“确保天黑之前,把危险区域的群众全部转移安置到位!”6月24日下午,省防总召开省、市、县、乡四级防汛紧急视频会,专题部署群众转移工作。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这一次生命的大转移。省防总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根据预测预报情况做好提前准备转移工作机制,以气象未来24小时和逐6小时降雨落区预报为依据,综合考虑降雨及土壤饱和程度等因素,对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县(市、区),要求提前通知危险区群众做好转移准备,接到指令后立即转移。
6月24日半天时间内,全省转移安置危险区群众21.78万人。其中,防范地质灾害转移5940人,成功避险10起,避免伤亡80人。
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发布预警,提前组织转移,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共转移群众56.53万人。此外,九江市按照多年应对洪水的好做法,提前转移九江县江新洲、彭泽县棉船洲2个江心洲6000余人。
创新机制,调度有序,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
室外电闪雷鸣、滂沱大雨,省防总室内灯火通明,成员单位列席讨论。今年以来,省防总先后召开12次会商会,坚持超前研判,科学决策,牢牢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
创新工作机制是指挥调度有序的基础保障。我省通过定期会商机制,及时研判防汛形势,适时作出决策部署;通过信息统一报送制度,实现抗洪抢险信息共享、统一口径、精准发布;通过成员单位联络员、应急工作组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应急工作组工作;通过召开抗洪抢险会商调度视频会,综合调度全省抗洪抢险情况,有针对性指导督促各地抗洪抢险工作开展。
防汛工作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提升了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保障了防汛各项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开展。省防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责,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全力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决执行省防总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上下联通、左右联动,步调一致、高效运转的防汛工作格局。
补齐短板,消除隐患,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在去年和今年的防汛过程中,几组数字对比十分明显:2016年,仅九江市江新洲和棉船大堤就发现险情37处,2017年,未接到险情报告;2016年,沿江滨湖地区共112条堤防出现险情1086处,2017年,仅53条堤防出现322处险情,且均为小险情。据统计,今年险情数、投入抢险部队人员及物料比去年分别减少66%、70%及95%,险情数量明显减少,险情规模普遍减小。
虽然相比去年洪涝灾害时期,今年水位更低,但是险情数的大幅度下降,主要归功于我省实施防汛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其中,先行启动的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应急除险工程,重点实施了1760公里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等应急除险工程,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发挥了良好效益,得到了国家防总工作组充分肯定和各地政府及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防洪工程设施是抵御洪水侵袭的安全屏障。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告诉记者:“防汛能力提升‘八大工程’通过工程实施,补齐短板,消除隐患,发挥了防洪减灾效益。同时,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并有序实施防洪工程达标建设,全面提升防洪工程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