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西 » 正文

全球报道:瑶山泪别"挑书老师" 大化乡村教师蒙志年因病逝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相守23年,瑶山泪别“挑书老师”大化乡村教师蒙志年因病逝世,他用扁担挑书进山的身影,被村民铭记怀念 蒙老师鲜有的给学生上课

相守23年,瑶山泪别“挑书老师”

大化乡村教师蒙志年因病逝世,他用扁担挑书进山的身影,被村民铭记怀念

瑶山泪别

蒙老师鲜有的给学生上课图。 温和村小学供图

近日,大化瑶族自治县一名46岁的乡村教师因病逝世,众多乡亲为他送行,悼念画面催人泪下。

这名乡村教师叫蒙志年,留守大化雅龙乡温和村巴丁教学点23年。教学点条件艰苦,不通公路。23年来,每年开学,他坚持翻过三座山,走两道悬崖,挑着孩子们的新书进山。来回往返,有时候要连挑3天,如果加上一些日用品,需要7天。

今年3月份,他因积劳成疾胃出血住院治疗,还没痊愈便坚持重返教学点。7月9日,他因病情复发,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三尺讲台

1 翻三座山走两道悬崖挑书进山

大化县雅龙乡温和村有2986多人,其中瑶族同胞2336人,而贫困户占了三分之一。

温和村巴丁屯有个教学点,距离雅龙乡17公里,是雅龙交通不便、条件最艰苦的边远教学点之一,教学点主要给学前班至三年级的同学就近入学。

1994年,巴丁教学点来了一位老师,他叫蒙志年,家住温和村,那年他23岁。

温和村到巴丁屯教学点,只有两条路,最近的那条约5公里,因为道路崎岖,只有半米宽,无法通车,步行需一个多小时。途中,需要翻过三座山,沿着两道悬崖走才能到达。因此,很多老师待个一年半载就走了,任职最短的不到一周。

由于公路不通,每年开学,蒙志年都要从公路边,将运输到的学生书籍一捆一捆挑进山。

“有时候要连挑三天,如果加上一些日常用品,要一个礼拜。”蒙志年的妻子韦月姬说,这些年,因挑书,他用坏了20多个篮子。

7月17日,记者重走了一段蒙志年曾经走过的山路,这里一些山路在半山腰悬崖边,磨亮的石子因雨水而变得湿滑,一不小心可能坠下山崖。

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厨房,构成了巴丁教学点。蒙志年的床铺就在办公室里,没有操场,没有活动室。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蒙志年坚守了23年。

 

2 62岁的村民跟着他学会识字

1998年,巴丁教学点的条件比现在还要艰苦,蒙志年总会利用寒暑假,给教学点添置一些教学用品。

“又砍柴了啊?”村民韦志分看到蒙志年上山,问道。

“烧成炭,可以卖点钱。”蒙志年寒假挑着炭,到雅龙乡去卖炭的身影,烙在不少村民心中。他回来时,总会带点粉笔、墨水。暑假,则去马山县挖煤,给孩子带回新作业本、新篮球。

那时,村民因经济条件不好,不少家长放弃孩子读书的机会。

一次,村民韦金花带着10多岁的大儿子,去到马山挖煤赚钱。开学了,蒙志年看不到韦金花大儿子的身影,便利用周末时间,步行、搭车,辗转多地,一个个矿点找寻母子两人。

“他跟我讲道理,说我儿子还小,不能做童工,要读书,让儿子跟他回去。没有钱不要紧,他不要钱,让孩子先去上课。”韦金花哭着回忆。

令人意外的是,蒙志年的学生年龄小至6岁,大至60多岁。

村民韦志分说,现在已经62岁的他,当年正是跟蒙志年学会了识字。

早些年,为了让村子有学习氛围,蒙志年鼓励村民利用晚上时间去听课。而吸引村民去听课的法宝,是蒙志年时不时自己掏钱带来的酒和烧的菜。

“20多个村民白天干活,听说有酒喝,也愿意去听。”就这样,蒙志年的“夜校”,连续办了两年,对村民不收任何费用。

 

3 村里大事小事他都热心帮忙

待在村子久了,蒙志年和村民们渐渐熟络起来。

有时候,村里的老人家里没盐没油了,总会叫他顺路带点,因此,他进山的篮子里,总会装着村民需要的物品。

“给他钱他也不要,村民都不好意思。”韦志分说,蒙志年是个老实、热心的人。

一次,村民韦有业突发阑尾炎,肚子绞痛,是蒙志年和另外一名村民轮流将他背出了大山,送到温和村,搭车赶到雅龙乡治疗,但韦有业最后没能挺过来,这让蒙志年愧疚不已。

在相对落后封闭的村子中,一个人有文化,常常要做些教书之外的琐碎事情,村民的喜事白事,都少不了蒙志年的身影。

“2010年,我和老公去登记结婚,也是他送我们去做检查、登记,我们没钱请他吃饭,他也不在乎。”韦金花说。

2016年,巴丁屯的老人潘美成家里交不起3000元的线路集资费,家里被断了电,蒙志年来回跑了五趟,说服供电部门恢复供电。一些村民不理解,蒙志年好声好气地跟大家解释,随后还联系第一书记,帮潘美成办理了低保。

这些年,蒙志年有机会调到离家不到100米的温和村小学,但他没有,说是一来对乡亲有感情了,舍不得;二来也怕他调走了,没人愿去巴丁教学点。

 

4 病还没好就重返讲台

今年3月7日,蒙志年突发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大化县人民医院抢救。医生告知,若不是及时送医,命就丢了。

“他开始只请一天假,后来请了两天,因病还没好,又请了两天。我当时生气了!”温和村小学校长韦玉扬说,他气的不是频繁请假,而是蒙志年不爱惜身体,哪怕重病,都想快点回到孩子身边。

“先把病养好,别拿命开玩笑!”雅龙乡中心小学校长韦荣粲在电话中对蒙志年怒吼。

这一吼,蒙志年似乎变老实了。在医院治疗11天后,他在妻子陪伴下回了家。

“你干嘛?”到家后的第二天早上,妻子看到蒙志年收拾行李,不禁问道。

“去学校。”

她知道,丈夫头还很晕,出院进家门时,都得靠人搀扶着上阶梯,更何况,是那条进山蜿蜒湿滑的小路。

拦不住,放不下,韦月姬便叫来蒙志年的弟弟,一路跟着蒙志年翻山越岭。

“蒙老师回来咯!”当他再次回到教学点时,停课10多天的十几名学生兴奋高呼。

听着山间回荡的清脆声音,蒙老师两道愁眉展开,嘴角扬起。

“他跟我说,能上一堂课是一堂课……”7月17日,韦月姬抚着丈夫的获奖证书回忆。那段日子,她留在学校,帮他和学生做饭洗衣,丈夫因身体不舒服,一天只能上两三节课。

妻子知道,哪怕这样躺在孩子身边,他心也踏实。

 

5 乡亲洒泪送别好老师

2017年上半年,在山里的时光,不紧不慢。

7月,蒙志年等来了孩子们的成绩,19名学生,73%的双科及格率。

孩子们放假,暂别了书堂,却也永别了他们最挚爱的园丁。

“他走了,蒙老师他走了……”温和村巴丁屯年近七旬的老妇潘美成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她弓着背,迈着颤抖的双脚,在干裂的沟壑间挪动,挨家挨户地告诉村民这一消息。

蒙老师走的这天,是7月9日。

“他吐了半桶血……”女儿蒙艳梅眼眶泛红。父亲再次胃出血,当天去医院救治,不久便辞世。

蒙志年的遗体被送回了家,家里已挤满了为他送行的乡亲,有巴丁7岁的学生,有70多岁老人,有温和村小学的老师,有大化县教育部门等送来的花圈……

7月13日,蒙志年被安葬在了一处半山腰上。村民在沿路的树上,系上白布,系着对蒙老师的思念。

有巴丁教学点的孩子问,他们还能不能在家门口上学。

“雅龙乡中心小学会临时安排人员顶岗。”7月19日,大化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梁逢说,明年将就该空缺的岗位进行招聘,希望能有优秀的老师选择并留在巴丁教学点。大化县教育局项目办主任介绍,今年年底,8万元的项目资金到位,将对教学楼进行维修、地面硬化。

蒙志年身后,留下了一个贫困的家庭。2010年,蒙志年的妻子被诊出患上肾性贫血、尿毒症心肌病等疾病,近几年,需要每周做三次血透维持生命,每月花费5000多元,而蒙老师是一家五口唯一的经济来源,因负债累累,妻子每周只能做两次血透。

另外,大女儿蒙艳梅刚高考结束,小儿子马上要上初中,一家子一筹莫展。

韦玉扬说,开学后,学校或将组织师生,为蒙志年一家进行募捐。

“我想做老师。”蒙艳梅说,高考结束后,父亲找她谈过一次话,希望她能报考河池学院农村小学老师定向培训计划。

她说,7月15日,她去面试了,如果能录取,将能免掉三年学费,并留在山村,做一名乡村老师。

这,是她儿时的梦想,也是父亲的遗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