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军事 » 正文

全球军事报道: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中国电子侦察船监测美军萨德测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3  来源:凤凰网军事频道
核心提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14日援引多名美军高官的消息称,美国在阿拉斯加进行“萨德”反导系统试验前不久,中国的一艘“间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14日援引多名美军高官的消息称,美国在阿拉斯加进行“萨德”反导系统试验前不久,中国的一艘“间谍船”已在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的国际水域航行数日。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发言人米勒认为,这艘船应该是一艘“通讯”或“情报”船只,但他并未对该船为什么在此做出揣测。有美国军官认为,这艘船可能是为了观测近日成功进行的“萨德”系统测试。


根据相关信息来看,在阿拉斯加附近活动的很可能是中国海军近年来新建的815G型电子侦察船。对此,中国海军军事专家称,中国近年来的确会派遣船只到部分海域了解一些国家的动向,但主要针对的是可能对中国产生潜在危机的动向,这是国际上一种旨在“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的合理活动。


如果该消息属实,中国电子侦察船队观测他国敏感军事活动,则预示着中国在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已经变得更为成熟。


外媒认为中国海军854号电子侦察船系经过改进的815G型


美国电波“越境”搜集中国情报是常态


多年来,中国沿岸的海空域总是有一些打着“航行自由”旗号的他国舰机徘徊。这些舰船和飞机也许并不带有武装,但是其内部的大量电子设备却无时无刻不停的收集中国境内的电子情报。


以EP-3型侦察机(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的美方主角)为例,该机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P-3C海上巡逻机的改进型,是美国海军唯一的陆基信号情报侦察机。该机安装有联合技术实验室的ALQ-110信号收集系统、ALD-8无线电方向探测器、ALR-52自动频率测量接收机、ALR-60多路无线电通讯录音装置,主要用于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收集、监听、截获和破译,或进行电子干扰和电子压制。


在撞机事件发生后,有美国媒体曝出该机安装有强大的声音自动识别系统功能,只要被侦察者通过无线电进行对话,系统便能查明通话者的身份,尤其是领导者的身份。可想而知,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情报收集细致到了何种地步,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影响有多大。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于这类间谍行为却难以制止,因为这类平台大都处于中国领海领空的边缘,而“越境”的则是电波。这种非实体的“入侵”,使中国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时候常常展不开手脚。


而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萨德”入韩事件之所以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不是因为“萨德”的“胳膊”粗,而是其“眼睛”毒。“萨德”系统的AN/TPY-2雷达在末段工作模式(TBM)下探测距离为600公里,在前置工作模式(FBM)下雷达探测距离可达1800公里至2000公里。该雷达一旦部署于韩国星州郡地区,将可以把中国东北、华北、甚至华中地区的弹道导弹发射、航空航天器的飞行活动尽收眼底。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萨德”入韩将削弱中国火箭军和空军的突防能力,降低中国战略核威慑能力,进而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然,对待美国这种无形的侵略手段,其他国家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甚至会还以颜色。今年3月15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维克托·列昂诺夫”号侦察舰就现身美国佐治亚州金斯湾海军潜艇基地附近。该舰个头不大武装也不强,但却让美国十分的紧张,因为该舰携带了先进的电子侦察搜集记录设备和声呐搜集记录系统,专门用于搜集美军舰的雷达、声呐信号,导致美军舰因害怕泄密而不敢随意出港。同时该舰一直位于美国海岸外22公里左右,使美军也不能公开派战舰驱逐。


俄罗斯海军的“维克托·列昂诺夫”号侦察舰


而此次中国电子侦察船观测美方“萨德”拦截试验,无疑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代表了中国在通过电子侦察手段维护自身利益问题上的进一步成熟。


通过电波的“贴身紧逼”,中国可以详细收集各种敏感信息,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美方明知中国的行为对其不利,但是起作用的是雷达波,中国船只本身并没有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符合美国最爱强调的“航行自由”。


对于中方的动作,美方找不出任何光明正大的反对理由,只能咽下苦果。正如其不知是否是“心甘情愿”的表态——当时这艘船在阿拉斯加海岸约100英里处的国际水域航行,这是合法航行,美方对此“并无安全方面的担忧”。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