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邢台 » 正文

全球报道:“河北好人榜”7月入选名单发布 邢台市三人入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31  来源:本地焦点
核心提示:善行河北,德润燕赵;董子故里,以“德”传承。7月28日上午9:00,由河北省文明办主办的“河北好人榜”2017年7月入选名单发布仪

善行河北,德润燕赵;董子故里,以“德”传承。

7月28日上午9:00,由河北省文明办主办的“河北好人榜”2017年7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在衡水景县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化拓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传播好人故事、弘扬好人精神,让更多的凡人善举从寻常巷陌走进公众视野,激发燕赵大地向美、向善、向上的力量,筑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道德基石。

助人为乐 李亚伟

李亚伟,男,汉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大学专科。现任柏乡县供电公司城镇供电所所长助理、助理工程师。平凡的他,却做了不平凡的事;他是国网柏乡县供电公司“红马甲”青年志愿者发起人,在同事眼里他认真好学,在朋友眼里他真诚大方,在领导眼里他勤劳肯干。

2008年工作于国网柏乡县供电公司,参加工作以后他不忘初心,他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务献血、参与设计柏乡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标识,亲自撰写柏乡县供电公司志愿者管理章程,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意见和建议;协助组建柏乡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及组建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

奉献青春情系巴渝。2007年7月于河北省政法职业学院毕业后,他怀揣梦想,积极响应团中央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的时代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项目,成为了一名河北省援外大学生(重庆市铜梁县)志愿者;2008年“5.12汶川地震”放弃在家探亲假期,通过多方联系筹集到了2000元爱心善款,立即赶赴灾区把筹集到的善款交到了四川灾区人们手中;在抗震救灾行动中,积极主动照顾受伤的灾区同胞,帮助他们寻找亲人并认真做好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了灾区人民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

扶弱助困温暖人心。在一次宣传安全用电的街头,他发现一位衣着破旧的老人一直在跟自己要宣传纸,经过询问得知老人叫孙同增,孙家一家三口,妻子早在10年前患有小脑萎缩症,儿子出生时就患有脑瘫,都失去了基本的劳动能力,68岁的孙同增老人还要靠着3亩地和政府补贴维持的全家生活,一家人住在有村委会提供的房屋内,家庭极度困难;得知情况后他心情很沉重,暗下决心要帮助这位老人,随后他亲自找到公司领导,领导很快就同意了他的想法,他所在的城镇供电所与孙同增老人建立了“帮扶对象”关系;他每年入冬前都会带着“红马甲”青年志愿者去看望老人,每次都会送上米、面、肉等生活用品,并会对老人家里的老化线路和灯具进行维修和更换;临走前他总是不放心,反复叮嘱老人注意身体、安全用电等。据悉,这已经是他连续4年组织“红马甲”青年志愿者对困难户孙同增老人进行慰问了。

优质服务牢记心间。他负责供电所优质服务、投诉治理工作;2016年随着城区内智能表“费控”系统的全面实施,费控”智能表让一些客户产生了误解,如“费控”是什么?欠费了如何用支付宝缴纳电费?不用电卡了我的客户号多少?等等问题接踵而至,甚至客服95598咨询、报修工作量明显增多,给客户也造成了极大不便。他结合营销部客户大走访活动开展的同时,带领工作人员通过进社区、进庭院进行走访询问,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查了解到了客户的需求;他结合“互联网+营销服务”建设模式,制定了一套便于推广的“微信二维码便民贴”;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真正让客户用上了“明白电,放心电”,大大降低了投诉风险,提升了供电所优质服务的整体水平,县公司95598派单量同比降低了50%,得到了县公司的高度赞誉。2016年他所在城镇供电所实现全年“零投诉”任务指标,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一致认同和好评;并被国网邢台供电所评为优质服务类“卓越之星”。

怀有一颗企业忠诚奉献社会之心。每一年的“高考”、“中考”、国庆、春节等期间,他放弃休息与家人团聚时间,组织志愿者成立保电小组,发扬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轮流履行电网值班、抢修、巡视线路等工作,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完成重要活动的保电任务。

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员工和公司青年志愿者带头人,他能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将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同时他也展现了当代电力员工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敬业奉献 苑素芹

梅花,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铁骨铮铮,昂首怒放。

在古城墙后小巷中,在民屋檐内庭院里,在昼夜不灭灯光下,在拆旧立新一线上,绽放着这样一朵永不凋零的“梅花”。她是群众爱戴的贴心人,她是稳定和谐的守护者,她是社区发展的急先锋,她就是邢台市桥东区牛市新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苑素芹。

2017年5月13日,苑素芹同志因积劳成疾,永远的离开了她兢兢业业的社区工作、心心念念的居民群众和疏于照顾的丈夫、儿孙。

寒雪凌梅香如故。苑素芹凭着梅花般的高尚品格,点亮了社区的美丽,温暖了群众的心田。她的一颦一笑犹在耳畔,她的一言一行浮现眼前……

以社区为家——丹心一片,清风徐来

苑素芹同志1962年2月出生于邢台县张尔庄村。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至2002年7月在牛市街村委会任党支部副书记、计生主任。2002年8月,苑素芹被推选为牛市新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挑起了社区领头人的重担。“一个外来的媳妇能管好社区这一大家子人吗?”苑素芹当选后,有的居民心存顾虑,觉得她没有办法胜任。面对质疑的目光,苑素芹毫不畏惧,“什么是党员?党员就是先锋模范,就是迎难而上,就是甘于奉献!”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而摆在苑素芹面前的头道难题是怎样让老百姓认可和支持社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她狠抓班子队伍建设,立下不成文规矩:任何人除本职工作外,一律不准搞第二职业,必须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中。她带头与有意见的群众坦诚沟通,白天不在家就利用晚上时间走访入户、促膝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记录群众心声和需求。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吃住在社区,困了累了眯一会,醒了继续整理入户访谈资料。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走访,苑素芹理清了社区问题的症结,就是民主议事制度不健全,居民不能充分参与社区事务、满足合理诉求。对此,苑素芹把每月25号定为居民恳谈日,组织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积极实行阳光政务,重新选出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成立社区理财小组,建立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每季度公开一次社区党务、居务情况。真正让社区的事群众说了算,彻底打消了群众对支部的质疑。

苑素芹还积极改善社区环境,修改下水道300米,硬化、绿化路面2000多平米,安装路灯10余盏,建立文明市民学校、技能培训学校,开辟精神文明、历史文化、计划生育、回汉团结等六条宣传长廊,让居民越来越喜爱社区这个“大家庭”。

“既然群众相信我,把我推到了带头人位置,就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靠着一股拼劲,在苑素芹的带领下,社区多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拥护、信赖和爱戴,稳定和谐、团结发展的阵阵清风已悄然吹进社区。

以群众为亲——情之所归,团结和睦

牛市新街社区是一个回族居民占6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苑素芹深知搞好民族团结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她为了回汉的和睦相处付出了很多心血。

为尊重民族习惯,她组织成立社区“民族之家”,邀请回汉两族有威望居民协调婚丧嫁娶、互助联络和矛盾调解等民族事宜。回族居民丁海堂说:“多亏了苑书记,我儿子的婚事才能办的这么顺利。”回想起当初的场景,丁海堂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儿子准备结婚,家里人手不够。苑书记知道以后,立刻联系红白理事会成员,还特别安排了回族老党员王建荣,提前好多天来到我们家一块商量婚事,他们有负责联系饭店的,有协助安排联系车队的,还有来帮助布置洞房的,为了我们跑前跑后,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因女方老家是临西,回门需要车辆,苑素芹千叮万嘱安排社区的车前往,把喜事顺顺利利、热热闹闹地办好。

不仅如此,当了解到社区回族孩子入托难的情况后,她四处筹资在社区里建起了全市第一家“回民双语”幼儿园,解决了长年回族儿童入托难的问题。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是苑素芹上任之后对班子成员提出最多的要求,在群众的眼里,她一心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对于群众的需求,她从不推脱推诿,对于群众的困难她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

上个世纪80、90年代,社区有一批居民以占地工形式进入工厂工作,如今大部分企业破产、停产,他们的待遇问题成了老大难。苑素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四处奔波,积极协调国资委等部门给予妥善解决,并联系桥东社会保障所,为30多位居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居民王淑玲得知消息后,有感而发,赋诗一首送给苑素芹:耕田劳作至暮年,安度晚年心中盼,幸福生活党关照,退休待遇终实现,惠民政策作保证,更谢社区为民办。

“有难事,找素芹拿主意”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句口头禅,可她却说“服务群众,不能光依靠我一个人,要把社区党员和热心群众都发动起来,让大家都成为社区的服务者、管理者。”她成立互助联络会,带领社区班子和党员代表与辖区老弱病残困难户结成一帮一对子,开展互助式服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整合居民中各方能人组成医疗卫生、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队,开展自助式服务;积极发挥她人大代表的身份,联系驻区单位、专业机构定期为居民开展援助式服务,切实解决各类难题。现在社区里谁家电器坏了、孩子无人照看、老人头疼脑热都有社区志愿者上门免费服务。正是靠这种细致周到的服务,回汉居民之间不分彼此,真正亲如一家。

以民利为先——鞠躬尽瘁,春满家园

2011年,牛市新街社区全面启动拆迁改造,而被拆除的第一栋房屋属于苑素芹,是儿子住了不到一年的婚房。“我是党员,我不带头,谁来带头?”苑素芹很坦然地说道。

然而苑素芹带的这个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起初,一提起拆迁改造不少社区干部都有畏难情绪,认为拆迁工作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害怕破坏社区来之不易的和谐团结局面。苑素芹却说:“旧村改造是牛市新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只要群众生活的好,工作再难也要做。”

群众拆不拆关键看干部。苑素芹为争取居民支持,她先拿自己儿子的婚房动刀。听到这个消息,她的家里炸开了锅,“素芹啊,这可是咱刚给儿子盖好的婚房,住了还不到一年,我坚决不同意拆!”面对老伴儿的极力反对,苑素芹拆房的意念依然坚决。如果家人的思想工作做不好,又怎么去做居民的思想工作?讲政策、摆道理、做引导,苑素芹嗓子都快说哑了,老伴儿终于勉强答应了下来,同意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此后,老伴儿几次三番跑到自家被拆的房子处哭泣。苑素芹虽然觉得对不住家人,但仍斩钉截铁地说:“我没啥后悔的,我不带头拆,群众怎么相信你、跟你走。”

为了最大程度维护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她领着“两委”班子通宵达旦吃住在办公室,一字一句修改《改造方案》,一丁一点死抠补偿条款,生怕群众吃一分一毫的亏。过程中,难免有人想通过她提高点补偿标准或联系点工程干,都被她一律回绝;得知居民心存顾虑怕存在“暗箱操作”,苑素芹立刻当众保证:“我用名声作担保,牛市新街的旧村改造一切公开!”

社区有一户居民,因家事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将拆迁搁置。苑素芹了解情况后,找到有威望的老党员共同商议帮助化解纠纷;并将居民一家人聚在一起,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经过多次调解,吵吵闹闹的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相亲相爱,并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在苑素芹的不懈努力下,社区改造项目启动的第一天,就有将近一半的居民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了字。看着她日渐消瘦的面庞,老伴儿心疼得说道:“素芹呐,在家歇歇吧,你太累了!”可她不听劝阻,坚持奔劳在协调居民和项目建设的一线。

2013年,禁不住家人和大伙儿的劝说,苑素芹到医院检查,医生的一句话如雷轰顶,“你患的是癌症,必须马上手术”。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苑素芹的记忆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想到自己的家人,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愧疚。术后恢复的日子是艰难的,自己成了病摊子、药灌子,每天药不离口,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此时此景,苑素芹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把手中的一切放下,专心治疗,静心调养。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休息没几天就又回到了工作一线,完成了234户居民全部拆迁安置工作。在2016年7·19特大暴雨期间,苑素芹不顾病体坚持忙碌在抗洪一线,虽然居民都搬迁在外,但仍然走访50余户困难户、老党员老村民户,看看他们是否受灾并送上慰问品……有人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我没事,只要我还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就要把自己的本职做好!”

经过苑素芹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社区拆迁改造进展顺利,11栋回迁楼主体已基本完工,不久居民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家;18万平方米的商业门市建成后将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眼看着好日子要来了,可是苑素芹虚弱的身体再也支撑不到那一天。2016年底她的癌症复发并且到了晚期。虽然苑素芹乐观面对、积极配合医院治疗,但终究无力回天。2017年5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55岁。噩耗传来,每个人无不震惊、扼腕。“苑书记可是大好人,我们的知心好大姐,为大家伙儿做了那么多事儿,都没有当面说一声谢谢,人怎么就这样走了,感觉就在昨天她还与我们一起拉家常、聊心事呢。”居民在听到苑素芹去世的消息后哽咽地说道。

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党和人民不会忘记。20多年来,苑素芹被省、市、区多次评为“优秀社区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有人曾问她“苑书记,你获得这么多荣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想都没想便说道:“这仅说明组织和群众对我工作的一点认可,而让社区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才是我最大的荣誉和幸福!”

苑素芹虽然离开了,但她用自己的坚毅不拔、质朴无华点缀了辖区上空的灿烂辉煌。她这一支傲雪凌梅将永远盛开在大家的心中,不会凋谢!

孝老爱亲 李文生

一场车埚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他俩曾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年轻时丈夫帅气踏实,妻子美丽贤淑。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老两口该过着悠闲日子了。哪成想,一场灾难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2015年9月的一天,李文生的妻子乘坐的农用车突然翻车,她被甩出了两米多远,动过手术的头撞到了石头上,顿时流血不止,当场昏迷。他带着昏迷的妻子赶赴北京治疗。

虽然经过8个小时的手术,命保住了,却难逃“植物人”的命运。这场灾难,花光了家中20万积蓄,还欠下了7万多的外债。每当看到原本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的妻子,变成了没有知觉的植物人,他便落下眼泪。他决心用真诚的爱的守候让妻子重新站起来。

让人感动是那一碗温暖的粥

为照料妻子,他戒掉了曾爱玩的麻将。每天事无巨细,照顾着瘫痪妻子。医生叮嘱,脑袋受伤很容易感染肺炎,这就要不停的给病人拍背,防止感染。一次要拍20分钟,一天拍8次,约3个小时。除此之外还要按摩,每天2—3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这些规定动作每天再累也要做完。

为了给妻子增加营养,他一天三顿熬米粥,每顿饭往粥里打一个鸡蛋,用筷子搅碎,再往粥里加一袋牛奶。每次都要自己先尝尝,温度适中了,才把粥灌到针管里,再用针管打到胃管里。

拆掉胃管后,喂饭就变的更难了。妻子没有咀嚼能力,为了让妻子营养充分,他每天鲜榨豆浆,把菜做成糊状,自己尝一下确保妻子能消化了,再一口一口的喂,一顿饭经常要吃四五十分钟。

妻子大小便不能自理,他就像伺候小孩儿那样接屎接尿。他也会耐心地为妻子擦洗身体,更换干净的褥子。一有空,他就赶紧把替换下来的脏了的褥子拆洗、晒干备用。每天李文生都在不厌其烦地帮妻子收拾清理,让妻子时刻干净、清爽。

这个小家的厨房、院子都非常干净整齐。房间虽然简陋,但是物品摆放规整,床单被罩也是干净平整。不知情的人肯定会夸,这家的女主温婉贤惠。殊不知,这都是由一个60多岁的老大爷打理的。

渐渐地,妻子手脚能稍微动一点,后来,可以用动作示意要大小便。这不仅使他惊喜,更增添了让妻子站起来的信心。

爱的长杆让妻子站起来

为让妻子慢慢学会走路。李文生为妻子亲手打了一个长5米,宽约0.6米的学走路辅助工具,每天扶着妻子一遍一遍练习走路。为了方便妻子康复,他在屋里屋外还打造了一系列康复器具。屋里方桌四周加固了扶手,方便妻子站立。为防止妻子呕吐,他在圈椅靠背的位置加了一块斜木板。妻子的右腿有些萎缩,他又找来木板,和长凳子配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简单的校正仪器,每次帮妻子矫正完腿,再按摩缓解酸疼……

从最初的瘫痪在床,到站不住,再到站几秒,再到现在每天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的两次康复运动。李文生带领妻子和瘫痪做斗争,并在一步一步走向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