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拔罐治疗法。
7月28日,在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议传统医药、民族医药借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良机,与会者一致认为贵州与东盟地理位置较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5个药品销售收入上亿元
据了解,中药民族药产业是我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也是我省最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十二五”以来,我省的中药科技示范园区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制药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园区集群效应凸显,新药研发开发成效明显,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从《2016年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公报》中了解到(2017年的还未发布),2015年我省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达到546.83万亩,其中,草本类267.24万亩,木本类279.59万亩。
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有29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中六枝龙胆草和水城小黄姜2个品种为2015年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我省现有医药企业175家,从单品种销售额看,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艾迪注射液、仙灵骨葆胶囊、肺力咳合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45个药品销售收入上亿元。
贵州省中医类执业医师近万人
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洪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已成为中国—东盟在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的美誉,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同时,我省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
杨洪介绍,截至2016年底,我省中医药类的医院开放床位和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分别达到22997张和9338人,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为建设健康贵州、打赢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都发展出自己别具特色而既经济又实用的民族传统医药体系。”省科协副主席刘炳银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和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化和拓展,作为地处与东盟较近的省份贵州,发展民族医药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贵州省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田华咏说,我国有药用资源4802种,常用的中药品种360种,而贵州就有326种,占90%以上,其中,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极富特色。
丹寨县苗药研究协会会长王治云告诉记者,我省雷公山和丹寨的龙泉山苗药资源极其丰富。他从事苗药研究已经有三十年时间了,虽然是祖传,但也在不断向外人学习,“我省的民族医药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需要广泛推广,走出贵州、走向世界。”王治云说。
雷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罗安阔告诉记者,我省民族医药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地区,其中主要是苗医和侗医。目前,仅雷山县就种植了20多种中药材,面积已经达到几万亩。
据分析,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具备以下优势:一是药材资源好。我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居全国第2位。二是民族医药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根据《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到2017年,全省新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