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出席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拉开了这次金砖峰会的帷幕。
世界舆论对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的关注出现了再刷新,这反映了尽管外界看金砖的态度蛮复杂的,但金砖的实际影响不断扩大。
金砖五国领导人每年一聚,甚至不止一聚,这种长期的坚持已经说明,有一些重要的共同需求把他们从百忙中拉出来坐到一起协商,5个新兴大国的领导人没有时间和兴趣仅仅为了给高盛分析师吉姆·奥尼尔提出的“金砖”概念捧场而费时耗力清谈。
一些西方人士看不懂那些需求,他们以冷战时期的西方旧经验看金砖,发现了金砖五国的诸多不同,因而断言金砖在“褪色”、没有前途。不能不说,这种分析还在很大程度上寄托了那些人“金砖应该褪色”的愿望。
金砖不是传统的、首先服务于地缘政治的国际组织,它在倡导、实践新型国际关系,而不是要搞成一个同盟体系,应对一个共同敌人。五国都面临围绕发展的挑战,都受到来自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某些不公平对待,它们都有一些权利需要争取,金砖机制提供了放大五国声音的机会。
五国都在其他时间被西方舆论以各种原因关注,但是它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权利和诉求集中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恰恰是在金砖峰会期间。而这些权利和诉求构成了五国各自核心利益的重要部分,这很直观地告诉了世人金砖机制的价值。
金砖国家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及政治利益,但它们合在一起时彰显了世界格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金砖是目前促进这一变化“扛旗”的平台,它在让全球发展中国家“眼前一亮”。
金砖机制还提醒这五个国家以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性。这个世界不应当是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尤其是今后,发展中国家应在彼此合作中不断创造新的动力,进一步铸就欠发达国家走向富裕的新的逻辑。
新兴市场的不断壮大是跳出到地缘政治逻辑之外的人类发展现象,这虽然还未在西方政治及经济学中得到充分总结,但它已经四处开花,不断撑破传统认知和利益关系,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有些西方评论说,北京将金砖当成实现中国利益的工具,散布这种观点的人尤其被冷战思想彻底洗脑,或者他们想用过时的思想给别人洗脑。金砖峰会大概是领导人们最平等的机制性平台了,金砖的每一个成员都奉行高度独立的外交,金砖最没有可能朝着为某一个国家利益站台的方向蜕变。
金砖国家的发展在使得原有被西方主导的世界产生某种化学变化,这种变化不具有对抗性,而是一种自然过程。人类社会在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状态下待得太久了,朝着相对平等和均衡转变是全球化的真谛之一。金砖机制会帮助这个过程走得更加平稳、可控,让更多的缓冲代替动荡。
一些唱衰金砖的舆论暴露了部分西方精英很愿意看到金砖出问题、搞不下去,这种自私不会受到历史的奖励。金砖不是某一支力量主导打造的,它是新兴市场国家相互吸引走到一起的结果。金砖机制没有追求它力所不能及的东西,它的宗旨对应了五国最基础的国家发展需求,因此它几乎没什么可失去的,所谓“褪色”不是金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