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深得儒家文化浸润的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了宽容厚道、与人为善、以诚待人的民族性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突出强调“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主张世界各国的开放性合作和包容性发展。伴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领导人具有“平民范儿”和“文化范儿”的外交行动和外交风格,备受世界瞩目。
以诚待人,以心相交。最是真情能动人,在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无论面对外国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习近平主席都平等相待、以心相交,展现出浓浓的人情味,重信守诺,有情有义,不忘初心。习近平主席真、实、亲、诚的外交行动获得了广泛好评,中国外交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当面对南海问题国际压力时,在我们最需要国际声援的时候,非洲39个国家政府没有任何犹豫站了出来,生动体现了中非之间深厚的外交友谊。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中国历来有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优良传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中国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在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建立了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推动世界包容性发展。当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面临严峻人道主义危机时,中国率先驰援非洲埃博拉疫区及周边国家,是累计派出医护工作者与提供援助医疗物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面对习近平曾动情地指出:“他是个男子汉,他代表一个曾经贫穷的国家,一个从未殖民他国的国家。但是他现在就在这里,他正在做我们曾经期待殖民者做的事。”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指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应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这也成为中国处理不同文化形态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态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文化的融通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感召力,架起沟通中外的国际桥梁,既展现中国领导人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也让世人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对话,让世界感受文化互鉴之妙。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在《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播出进入尾声之际,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拉开帷幕。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随着时代洪流继续向前推进。我们相信,重情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必将为新形势下的全球治理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