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芦苇,曾是淀里人家养家糊口的“摇钱苇”。如今,这一淀芦苇等待着人们集思广益、变废为宝,创造出更大的效益。(资料片) 新华社发
9月7日,雄安新区管委会通过官方微信“雄安发布”发布消息,向社会各界征集白洋淀芦苇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一时间,芦苇综合利用成了新区的热议话题。
“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男人打鱼女子编席,是历史上白洋淀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淀芦苇,曾是人们养家糊口的“摇钱苇”。如今,随着芦苇市场萎缩,白洋淀芦苇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成为没人要的累赘。
白洋淀素有“华北之肾”之称,芦苇正是这片广袤水域的湿地之魂。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白洋淀芦苇的生态价值愈加显现出来。但如何实现芦苇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缘何无人问津?
劳动力短缺难收割,芦苇已经成了淀区百姓一大负担,7.6万亩芦苇收割工费需要3000万元左右
白洋淀芦苇面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12万亩。据卫星遥感统计,白洋淀现有芦苇面积已缩减到7.6万亩,芦苇年产量由以前11万吨减少至7万吨左右。
曾经是水区百姓赖以糊口的芦苇,如今几乎无人问津。
安新县赵北口镇赵庄子村位于安新县的东北角,是白洋淀的水区村。该村有1400口人,人均一亩芦苇地,共有1400亩芦苇,都归集体所有。赵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赵文祥说,现在因为收割不及时,造成芦苇退化,每亩地产量在750公斤左右。以前最好的时候,每亩地产量可达1400公斤。
宋庄村也是安新县白洋淀水域中的传统水区村,村里的400多亩苇田由村集体管理。“现在的芦苇卖不了钱,要收割也只能是村里雇人收割,收割后还得找地方存放。”宋庄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印法说,近年来,芦苇经济价值逐渐弱化,村民们不再自发割芦苇了。
安新县赵北口镇党委书记张健测算,每亩芦苇一天收割完需3人,每人按日工100元计算,每亩芦苇的收割成本为300元。按平均每公斤0.4元计算,把一亩地的芦苇用船或冬季用冰床运到岸上,并运输到当地收购点需增加运输成本75元至10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芦苇的成本价格应在375元至400元左右。白洋淀7.6万亩芦苇,共需要3000万元左右收割工费。
失去经济价值的芦苇为何不兴利反而生害?
部分芦苇残体倒伏在水中腐烂,每年直接丢弃或作为燃料烧掉的近5万吨,直接对白洋淀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芦苇制品曾是东淀头村的骄傲。
安新县东淀头村党支部副书记任小峰介绍,全村1100人,300多亩芦苇地,家家都有芦苇地,但只有个别不能外出打工的老人收割,用于编制苇席、苇箔等。
任小峰说,几年前村里生产的苇箔还远销日本,苇席在国内很畅销。
“后来突然发现,芦苇没有了市场。”任小峰说,现在芦苇没了市场,人们不再用心对苇田进行管护,导致芦苇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因收割、管护不到位,芦苇不断退化且经济效益逐步降低,部分芦苇残体倒伏在水中腐烂,直接污染白洋淀水质,造成水质富营养化,芦苇不兴利反而生害。芦苇弃收更会直接影响下一年新苇的生长。
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白洋淀地区的芦苇利用形式比较单一,质量较好的芦苇可以制作苇箔、芦苇画等,但每年直接丢弃或作为燃料烧掉的近5万吨,直接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明令禁止毁苇造田。目前,水区村民不再对芦苇管护上泥,造成大量淤泥沉积在淀底,加之弃割的芦苇腐烂,从而对白洋淀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萍表示,芦苇作为一种挺水植物,对湖泊水质有着净化作用,但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芦苇退化,使其净化功能减弱。
根治弃收难题出路何在?
给芦苇找出路,在提升芦苇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白洋淀生态的目的
去年,安新县多方筹措资金120万元,对白洋淀景区大淀观光旅游线路周边、主航道两侧等重点区域的芦苇进行保护性收割,但收效甚微。
安新县旅游局局长赵琳说,从产业发展角度为芦苇寻找出路,不仅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为解决白洋淀芦苇的弃收问题,安新县近年来进行过联系造纸企业、将芦苇压缩制成块炭和制造板材等多种尝试,试图为芦苇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更好地将芦苇资源化利用,不仅让其为水质净化作出最大贡献,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何萍表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芦苇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成熟的,比如制作板材、燃料、食品包装甚至直接用作新型食品原料等,但由于投入产出存在倒挂,这一产业化的过程需要政策推动。
9月15日,从事芦苇收购、加工、销售的安新县的曹大仲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方案,提出破解难题的三招——政府全面主导、水区村镇全部参与,苇村、苇农为责任主体,财政适度补贴芦苇收割费,苇农收割积极性就来了,全面解决芦苇日常缺乏管护、到季不收割的问题。提升白洋淀地区传统苇制品工艺,增加传统苇帘苇箔样式、品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已有的出口渠道。吸收有实力的造纸厂,使芦苇成为其稳定的造纸原料,建立或引进苇板厂,全部以芦苇作为原料,制造新型绿色环保建材、装饰品,每年能消化掉近10万吨芦苇。
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已经开始着手相关工作。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表示,芦苇的管护、收割、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区管委会将坚持政府主导、财政适度补贴、市场运作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苇农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建立芦苇收割、管护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保证企业有微利、农民有收益。
日前,已有环保能源和生态环境科技公司提出,拟利用技术、装备和管理优势,共同组织收购和高效利用,考虑将芦苇主要作为生物质燃料参与垃圾焚烧发电,实现芦苇利用的资源化、无害化。
“以芦苇为载体,建立芦苇湿地国家公园。”有专家建议,要颠覆只把芦苇作为工业原料的传统观念,大大提高芦苇的观游价值,以游养苇,以苇兴淀。(记者郭东 张伟亚 原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