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因地制宜开药方 规模种植见效益

   2017-09-25 人民网730
核心提示:今年8月,息烽县流长乡营中村比往年热闹了不少。正是葡萄成熟时,村里到处是采摘葡萄的游客。这样的景象,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8月,息烽县流长乡营中村比往年热闹了不少。正是葡萄成熟时,村里到处是采摘葡萄的游客。

这样的景象,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营中村位于流长乡东北面,是乌江水库区移民搬迁的集中安置点,人多地少,以前种植产业单一,以水稻、包谷等农作物种植为主要产业,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三年里可能只有一年保收,又因为交通不发达,得靠人背马驼去卖菜。“一年到头忙活下来,抛开肥料钱,每亩地能有500元收入就算不错了,温饱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发展致富。”回忆从前,村民黄永书说。

换个思路谋发展,刻不容缓。要致富,先修路。从2007年开始,在村委会和乡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营中村争取到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150余万元补助,用于建设乡村道路,村民也积极投工投劳,打通村里村外的“通道”。

路修好了,营中村开始筹划怎样带领村民致富。2011年底,在乡政府的帮助下,营中村邀请果树专家进村“把脉”,根据村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和气候环境多变的特点开出“药方”——种植以夏黑和乌江红为主要品种的葡萄。

“为了让村民相信这个‘药方’,我们先搞试点,成功后才推广。”流长乡农业中心主任周松说,2012年初,乡政府为息烽苗圃场引进种植资金和补助流转费,开始试点种植葡萄25.5亩,经过一年的培植,营中村发现葡萄苗长势很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种植。

有了项目,乡政府立即争取资金,得到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194万元的资金支持,确保种植户的前期投入。考虑到葡萄培植期有三年,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另外补助122.24万元,实施“以短养长”项目,每亩每年补贴300元,种植户可在葡萄苗地上种其他矮秆作物。

黄永书不仅是葡萄种植户,还是村里的经果林协管员,种植户们有什么不懂的都问他。今年葡萄一开始挂果,黄永书就经常去其他种植户的葡萄田里转一转,问问葡萄长势如何、有没有出现病害。

“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多亏了村里从种植前就组织我们进行多次培训,慢慢就学会了,一不小心还成了‘土专家’。”黄永书望着自家的13亩葡萄地说,今年虽然受到旱灾影响,但是纯收入还是会有2万多元。

葡萄挂果后,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游玩,营中村的发展迎来新机遇,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虽然葡萄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每次游客去营中村,都是“一日游”,原因就是住宿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黄永书等村民打算今年好好装修下房子,来年开农家乐。

营中村村民的想法,与流长乡农业中心不谋而合。周松说,营中村的葡萄产业已从最初的25.5亩发展到2666亩,目前挂果1200亩,辐射周边5个村。下一步,流长乡农业中心计划依托葡萄产业,发展农家乐,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共同增收致富。(实习 龙震宇)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