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正文

全球报道:重庆人国庆黄金周大约有5万人次出境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全市有1.2万本证件 “滞留”出入境管理局 重庆人国庆黄金周大约有5万人次出境游 这个长假,来渝游客有望达到3000万人次 今年中秋

全市有1.2万本证件 “滞留”出入境管理局

重庆人国庆黄金周大约有5万人次出境游

这个长假,来渝游客有望达到3000万人次

       今年中秋十一撞档,连成了最长的国庆假日。昨天,重庆旅投集团专注全市旅游大数据运营的千番旅行根据数据对比,发布《2017年重庆市民国庆出游预测报告》。

根据《报告》预测,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黄金周,重庆将有望迎来3000万人次境内外游客,而爱玩的重庆市民在这个长假里或将有5万人次出境游。

来渝游客有望突破3000万人次

《报告》显示,在接待方面,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重庆市各景区接待境内外总人次或将达到2800万人次,有望突破3000万人次,增长率或将达到21%。其中,国内游客占比高达95%以上,增长率突破20%。

今年外地游客来渝或将受重庆“网红”效应影响,都市游或将成为外地游客来渝的热门目的地。包括李子坝轻轨站、巴南界石波浪形公路、黄桷湾立交桥、屋顶停车场、13楼人行天桥等热门话题地点或将为这些地区吸引不少人气。

根据往年数据分析,来重庆旅游的游客停留时间最长的是渝中区和沙坪坝区,重庆母城以及红色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在今年也会持续走热。

在周边游方面,重庆本地游客是主力军。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北碚金刀峡等12个“百万游客俱乐部”(年接待量100万人次以上)或将突破350万人次,增长率达7.5%。

重庆市民或有5万人次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或将有超600万人次出境旅游,而重庆市民出境旅游人数或将突破5万人次。

从往年出境游数据来分析,重庆市民的出境游需求将集中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预计泰国游人数将占重庆出境游人数的33%,其中泰国象岛旅游热度在8月高涨了600%,今年国庆或将持续热力,成为最大黑马。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的出行游客量大幅增长,将占到出游人数的16.2%,逐渐成为我市居民国庆出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国内游方面,周边省市中,四川、贵州、湖北等邻近省份将持续成为周边旅游热门省份,瓜分近50%的出游市场比例。

从出游方式及时间来分析,假期首日预计将出现探亲客流、旅游客流的高度叠加,公路、铁路、民航将面临压力,市民可选择错峰出行。

重庆在2016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总数为4.5亿人次,位居全国第一位,从各个方面为构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做好了准备。

来渝游 有望达3000万人次

◎国内游客前五:四川、广东、贵州、湖北、浙江。

◎国际游客前四: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

◎热门景点:李子坝轻轨站、巴南界石波浪形公路、黄桷湾立交桥、屋顶停车场、13楼人行天桥等。

◎周边游景点: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北碚金刀峡等。

出境游

或将突破5万人次

◎出境游主要目的地:泰国、新加坡、日本、越南等为主,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地区占16.2%。

◎国内游主要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贵州、湖北、浙江、云南、北京等方向,以家庭为主。

◎出游时间:将以3—6天为主,占到总量的40%。

相关新闻

       近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紧急通知,今年1至7月,全市签发的出国(境)证件中,截止目前仍有1.2万本没有人领取。其中,护照4363本、往来台湾通行证3435本、往来港澳通行证4752本。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提醒市民,虽然证件的有效期很长,但签注有效期却较短,签注一旦过期必须重新签注。有近期出游计划的市民,应尽快到受理证件的办证大厅领取。若办证后因将赴外地等原因不便领取证件的市民,可在窗口受理时选择快递领取方式。

本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