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天津、黄南—天津、甘南—天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大战略决策,让地处祖国西北部的新疆、青海、甘肃与天津结下了深情厚谊,分别来自和田、黄南、甘南的三个家庭也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几天,三个家庭应邀来津回访参观,有重逢的喜悦,有浓浓的亲情,更有憧憬和希望……
第一次看升旗,铭记一生
4岁新疆娃将国旗紧握手中
到北京看升国旗、到大城市参观访问,对于从未走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麦提萨依木·尼亚孜一家来说,也许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天津的对口支援帮他们圆了这个梦。
9月20日,一家人乘飞机来到北京,第一站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4岁的小儿子努尔麦麦提看到国旗护卫队壮观的出旗仪式后,也学着已经上学的两个哥哥那样,嘴里不停地唱着“起来、起来……”时不时模仿着国旗护卫队战士的样子走起了正步,手里紧紧握着一面小国旗,仿佛那是他的宝贝。
来到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展览,76岁的阿卜杜热合曼老人在介绍新疆各族人民踊跃捐款、购买战机支援抗日前线的图片前驻足,听到翻译为他讲述感人事迹后,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在民园广场、在天津之眼、在古文化街……一家人感受着天津的城市魅力,也感受着天津人特有的古道热肠,“天津太美了,天津人太热情了,每到一个地方,对我们都像亲戚一样,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麦提萨依木和妻子告诉记者,现在夫妇俩都在策勒的天津工业园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两个哥哥也和援疆干部结对子,家里的生活在天津援疆干部的帮助下一天天好起来。
“这次回去,我要把在天津的见闻告诉乡亲们,实现民族大团结,大家一起努力。”阿卜杜热合曼老人兴奋地说。
第一次远行,充满希望
土族小姐妹南开天大校园行
来自青海省黄南州的土族女孩万玛措吉和余珍玺两姐妹是第一次出远门,一个17岁、一个14岁,害羞的小姐俩言语不多,但脸上总带着微笑,每到一处都静静地看、认真地听,像是要把在天津的所见所闻全都记在心里。
“印象最深的,是大学。”姐姐万玛措吉腼腆地说出自己此行最大的收获。走进海河教育园南开、天大校区,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学新生正在办理入学手续,姐姐的眼中有了光彩。因为家中贫困,无力负担学费,小姐俩曾一度处在辍学的边缘,“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您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来了关爱之情……”在姐妹俩写给天津“亲人”的感谢信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恩之情。如今站在大学校园中,姐妹俩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姐妹俩人手一册,坐在书桌前入迷地阅读;在天津大学的自习教室,姐妹俩坐在同学中间,相互对视,两人脸上漾着会心和期许的笑意。
直博会上直升机的轰鸣,流光溢彩掩映中的天津夜景,东疆观景平台上吹拂的咸咸海风,这里的一切对姐妹俩来说都充满新鲜感。感受着天津人的浓浓爱意,她们也渐渐开朗起来,临别之时,姐妹俩都流露着不舍之情,“我们会想念天津的,祝你们开心,工作顺利,吉祥如意!”
随行的青海省黄南州干部夏毛措告诉记者,“这次天津之行,一定会在两个孩子心中播下希望和爱的种子,激励她们努力学习,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一座连心桥,拉近距离
藏族一家人天津“走亲戚”
从8月初到现在的一个多月时间,甘肃省甘南州的洒老一家喜事不断。
“远道而来的天津客人来到我家做客,还为家里修了一架既漂亮又实用的木制楼梯,我家都成为村里的明星了!”洒老的二女儿旦知草说,崭新的楼梯,如同一座‘连心桥’,拉近了一家人与天津的距离。
来到天津,一家人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走进博物馆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大剧院广场欣赏巨型喷泉,乘坐游船游览海河……洒老说,“经常在外跑运输,我也到过不少地方,但是天津是第一次来,真是太漂亮了,怎么看也看不够。”
洒老的外孙女英草吉也同样兴奋,除了现代化大都市给她带来的震撼,她的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盘算,“来我家做客的天津叔叔告诉我,有机会可以多到外边走走、开阔眼界,这样你的志向会更高、更远。这次来天津,真是长了见识,劲头也更足了。今年我已经升入高三,回去以后,我要加倍努力,争取考取理想的学府,不辜负叔叔们对我的期盼。”
洒老说,“回去一定要把在天津看到的、听到的讲给村民们听,鼓励他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我们的家乡还不够发达,还有很多贫困村。我们还要加油干,立志改变落后的面貌,有了天津给我们的支援,与全国人民携手奔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刘雅坤 韩雯 魏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