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令人激情澎湃的脱贫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通江水暖》 刘裕国 郑赤鹰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消灭贫困,让全社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在改

《通江水暖》 刘裕国 郑赤鹰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消灭贫困,让全社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当代中国,彻底消灭贫困县贫困村,不仅是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强大生命力。此时此境,读了长篇报告文学《通江水暖》,确实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四川省通江县是安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的革命老区,同时是60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能在2020年之前彻底脱贫?《通江水暖》引领我们走进了通江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次脱贫大战。全书通过对王坪村、空山坝、两河口、平溪区、陈河乡、罗村、苏家坪、火天岗村、苟家坝、鹦鸽嘴村、大兴乡、唱歌乡、火炬镇、鹿鸣村、柳林村、龙树村、金山村、方山村等村镇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现场报道,通过对全县上下横下一条心绝地发招、异地搬迁加强土地利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搞“叠加共振”、做小额贷款扶贫和股权量化、发挥生态优势做大房地产业和旅游产业、引进人才做品牌经济等,这些带有故事性的生动讲述乃至当事人的现身说法,让读者看到了在中央的指引下,通江的共产党员们、通江的干部群众们在脱贫大战中迸发出了怎样的拼搏精神和创造精神,他们不但创造了那么多奇迹,还为全国的精准扶贫积累了经验。读完这部作品,我们对脱贫事业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

80多年前,通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不到30万的全县人口中有4.8万人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牺牲和贡献。《通江水暖》的可贵之处在于,两位作者和通江的干部群众一样,没有把通江在历史上的牺牲和奉献变成前进的包袱和向国家伸手要钱的理由,而是把历史的辉煌看作在现实中勇敢前进的责任,把革命前辈和烈士们的遗愿化作创造新的奇迹的精神动力。全书的序章、第一章《王平列陈》、第二章《空山会战》、第三章《朝城并肩》在这方面写得尤其集中有力,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铁的事实回击了那种把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以现代化发展为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的谬论,也帮助读者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上认清了我们应当怎样弘扬优秀历史传统。

真正优秀的能够成为时代战鼓的报告文学,都是创作者用双脚和汗水写成的,是激情拥抱现实生活的结晶。刘裕国和郑赤鹰不是站在贫困之外、之上写脱贫,而是站在脱贫大战之中写脱贫。刘裕国早在2001年就进过通江,写过通江的报道,十多年中他一直对那里魂牵梦绕。为了写《通江水暖》,2016年他和郑赤鹰又六进通江,跋山涉水,走村进寨,采访县级干部10人,乡村干部30多人,脱贫带头人、创业者和普通农民近百人,“在田间地头找感觉”。他们和采访对象同呼吸、共欢笑,不光是脱贫的见证者,还是脱贫的参与者。这是他们作品感人动人启发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也是繁荣报告文学创作的正确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