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走进神山,正在游步道修路的推土机嗡嗡作响,成了村里最美妙的音乐。随着音乐的不断演奏,神山的主干道、入户道、游步道纷纷铺就,条条通向远方,直插云端……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地方。然而谁也未能想到,就在十几年前,这里只有一条泥巴路与外界相连。“雨天汽车进不来,就算骑摩托车,也得一人推、一人拉。山里唯一的产业竹子因为路况差,很难运出去。”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承忠说,山多田少,路窄且烂,村民只能在山里田里刨食,一年收入最多1000余元,生活过得紧巴巴。
为了改变现状,历届党委政府励精图治,终于在2005年把这条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2015年扶贫的春风吹进了山里,驻村扶贫团也住进来了,村里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最难忘的是2016年2月2日,对于全村来说,这一天是个大喜的日子。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我们这个山沟沟里,还这么和蔼可亲,真的让我感动!”虽然记者第二次采访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但每当提起此事,他眼里总写满感激。
感激的又何止是他,村民彭夏英早就有一堆心里话在等着。“如果有机会再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我想说,我们永远不忘党恩,永远跟党走,用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为全村指明了一条感恩奋进路:神山村深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搞产业、抓设施、兴旅游。2016年,一条宽近5米并设有30余处会车点的村路修好,村里的旅游路延伸到大山之外。
路通了,村貌也在改变:37栋土坯房换上了新装,路旁有了感应灯,天蓝山青水绿,一个美丽宜居的新村掩映在青松翠竹之间。
眼前这位在农家乐前体验打糍粑的游客叫吴悠。蘸上刚磨好的黄豆粉,加上少许白糖,吃着自己打的糍粑,让小吴大呼过瘾。
“这里有山泉水、黄桃、红茶等各类美食茶品,有各种采摘、打糍粑等新鲜体验活动,还能享受山清水秀的美景,能留住游客。”村民左香云一边数钱一边乐呵着。
为了让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左香云、赖发新、彭展阳三人自愿组成旅游理事会,统一分客、义务讲解、严格卫生、管理资金等,促进全村更多人从中增收。
据村党支部书记黄承忠介绍,2016年,来神山游玩、培训的人数近10万人,参与旅游接待的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今年完善基础设施,有望实现游客超过15万人,全村收入将再翻番。
黄承忠的信心从何而来?
“跳出神山做神山,引进市场主体,打造网络平台,把神山黄桃这个品牌做强做大,让老百姓家家有可持续收入!”黄承忠说,今年村里260亩黄桃已有部分挂果,通过入股分红、产业务工、土地租用、自主种植,真正让村民增收。截至目前,支付种植务工费近13万元,实现贫困户入股分红户均年增收达1800元。
2016年,全村在“一户一亩茶竹园、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扶贫模式下,率先脱贫摘帽。如今,站位新起点,全域旅游、产业项目已成为神山村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致富路渐行渐近,村里富起来了。在村停车场,多了不少私家车,张成德家的新屋也开始装修了,就等着儿子娶媳妇上门。
几年前,老张腿部曾因意外事故受了伤,家中老母体弱多病,想外出务工却脱不开身。他的妻子能炒一手好菜,在帮扶干部的建议帮助下,今年他们自己开起了农家乐,生意红火,年收入预计超过10万元。生活的改变,让老张越活越精神了。如今,老张身体越来越好,平时帮妻子打理农家乐,心情也舒畅了,没事还哼着小曲悠闲地编起竹筐来。
率先脱贫摘帽后,井冈山以全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对产业、保障、就业等十大扶贫工程进行巩固提升,党员干部始终站前列,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致富之路。(龙琪风 尹贵峰 记者 刘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