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苏大副校长张晓宏:科创领域要变追赶为超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0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十九大代表、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的简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十九大代表、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的简历里,诸多头衔和荣誉映入眼帘。

“能够当选为十九大代表,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 张晓宏说。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古朴的百年老建筑钟楼里,记者见到了这位严肃认真而又和蔼可亲的学者。从他的言谈中,不仅流露出当选为十九大代表的喜悦,更表现出当选后的责任和担当。“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我准备了一些提案,希望多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张晓宏说,他的这些想法源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国家发展现状的思考。

2014年,张晓宏作为特聘教授加盟苏州大学,先后担任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今年7月,他被任命为苏州大学副校长。

张晓宏长期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执着地追寻着科研人生的梦想。作为一线科研人员,他带领团队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基础研究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他提出了高效蓝色有机电致发光(OLED)材料的分子设计新策略,揭示了基于该类材料体系实现高效蓝色及白色OLED器件的机制,为高效OLED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此外,他创新性地提出了控制一维有机单晶光电微纳结构生长及其定向和图形化制备的普适性新策略,揭示了一维有机单晶微纳结构生长及其定向和图形排布的机制,为利用高迁移率有机单晶材料实现新型高性能光/电转换器件的简便构筑奠定了科学基础,并因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先后主持“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共申请授权美国和中国专利40余项,报告国际会议论文40余次,撰写国际专著2部,在《自然通讯》《先进材料》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

近十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和教育领域的投入,我国的科研水平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身为科研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张晓宏充分感受到了国家改革发展的春风,同时也对国家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新的发展时期,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谈起“赶超”两字,张晓宏感受颇深,“在科技创新领域,过去我们一直在‘追赶’发达国家,现在是到了‘超越’的时候了。但要想完成超车,就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发动机’。”

对于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张晓宏也有着自己的看法。“首先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特别要重视一些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张晓宏说,未来这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果可能将成为某些具有引领作用或创造巨大价值的创新领域的基础。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精准医学等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往往呈波浪形。”张晓宏以人工智能为例,十几年前这一领域就在研究,随后进入了发展低谷,之所以进入低谷,是因为有很多科学技术瓶颈阻碍了发展进程。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突破将人工智能发展推向高潮。“之所以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就是要为将来储备创新资源,提供突破发展瓶颈的科技支撑。”张晓宏补充道。

在苏大独墅湖校区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张晓宏有一支自己的科研团队,他看重人才,也注重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研协作能力。“在高校工作,不仅要做好科研创新,更要为国家培养好创新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要加大力度引进世界高水平科技人才。”张晓宏建议,国家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汇聚更多顶尖的人才资源。他说,顶尖水平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是买不到的,只能靠自己研发,只有建起自己的研发团队,这一切才能实现。“创新成果的研发需要时间积累,短时间内可能出不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大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于求成。”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十余年来,张晓宏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90余名,其中多名博士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多位博士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教授、副教授等职位,研究生中有2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有多种途径,张晓宏认为,产学研合作并不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唯一途径。“产学研合作主体和机制不明确容易导致产业技术成果产出效率低下,高校教师对产学研合作的精力投入也难免会分散教师对人才培养的精力投入。”张晓宏说,近年来产学研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探讨更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同时,也应当思考获取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更为有效的路径。(杨频萍 刘金光)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