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企业最怕的就是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在开远‘一章入园’,整个过程变得简单高效!”顺利入驻开远市高效现代园区的红河创森公司副总经理朱剑非说。
为破解企业项目审批落地瓶颈,开远市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出台非公有制企业“一章入园”暂行办法,实施快速审批、限时办结,切实解决行政许可“公章四面围城、公函长途旅行”问题,并采取低租金或免租金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对企业入园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为创业创新敞开大门。 而在玉溪市,“马上就办”的作风受到群众点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行政审批公开透明,服务主动靠前,对简单审批事项做到“当即申报、当即办理、立等可取”,审批“长征”变“短途”,一天不耽误。
开远、玉溪实践的背后,正是云南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生动写照。以“放管服”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转职能、提效能、激活力、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只有“管得好”企业才能“走得远”。近年来,云南省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为廉政强身,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经商环境。
精简“瘦身”行政效率升级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云南省已累计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44项、下放202项,精简率为57%,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省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623项,少于中央编办公布的783项。
云南省公布了省、州、县、乡四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所有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职权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在颁布行政审批3个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开展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同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全省双随机抽查事项占市场监管执法事项的96%以上,超额完成中央确定目标;云南省三级共153个以网络为主、实体为辅的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全部建成运行,通过公开竞争,中介服务费用大幅降低,综合降费达36%左右;滇中新区组建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省政府授权的7个省级部门25项行政审批权和昆明市委托的3个政府部门的10项行政审批权,两年来,新区共完成审批3799件次,其中投资项目1718件次,项目总投资1446.5亿元,审批时限提速50%以上;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元谋县、永仁县和楚雄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工作已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云南省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宽松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全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快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积极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等措施,切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截至今年8月,累计新登记企业38.09万户、个体工商户130.86万户,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云南大学第三方评估显示,与2013年相比,近9成受访者认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有所改善,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感受到办事成本有所下降。
10条措施促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决定改革的速度。云南省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当头炮”和“先手棋”,明确主体、压实责任、协同创新,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针对行政职权相对较多的问题,云南省对各省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比,从解决审批难、审批烦入手,进一步加大权力下放力度,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探索对行政许可分类管理,推行“告知+承诺”,精简事前审批程序、环节和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争提升云南省行政审批效率;为使全省各地许可事项名称一致、数量相当,还组织规范全省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实现省级统一管理;联合法制、工商、质监、食药监和政务服务管理等部门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双随机监管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努力构建全省审批一个标准、监管一张网、政务服务一张网;在全国率先实现权责清单、双随机事项清单一个部门集中管理,一个软件系统制作发布,清单调整权限集中于各级政府审改部门,未经规定程序批准不能随意调整。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制约市场环境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暴露,如作风转变不到位、群众办事创业各类证明过多,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不足、重审批轻监管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等。
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省政府近期出台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力争构建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法治化、公开化、透明化的政府服务“软环境”。其中规定除涉及国家安全、资源保护、公共环境、生态安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和公众健康外,其他各类市场准入类行政许可按照法定程序交由工商部门集中实施,实现企业“证照同办”“一照走天下”,原审批部门负责制定审批标准并指导审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并加强监管;实现行政审批网上运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居民身份证、社会保障卡为基础,逐步实现办理个人事项“一证走天下”,大力精简群众办事证明材料。(记者 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