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十九大代表李成春!把党建难点做成“亮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0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十九大代表李成春 受访者本人供图“能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真的是一个惊喜,这在外资企业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近日,现代快

十九大代表李成春 受访者本人供图

“能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真的是一个惊喜,这在外资企业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在采访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成春时,谈及此次当选的感受,他的言语中依然充满着喜悦。从“洋老板”最初对党建的不认可到如今的高度称赞,作为这家外资企业的党委书记、公司副总经理,他最引以为豪的决定,就是带头让党建工作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公司的员工都争着入党,管理层中一半以上是党员。

党建工作在这里生根发芽

李成春1996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到家乡吉林,而是南下来到苏州,应聘到三星半导体工作。他是朝鲜族人,和韩国文化相通的成长背景让他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可是刚到苏州,李成春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寻找到归属感,“一是融入这个陌生的南方城市,二是想寻找党组织。”这也和当时园区外企党委在外企实现党建“破冰”的意图不谋而合。

在外企开展党建工作,一直都是公认的难点。起初,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三星电子半导体有限公司,这也不例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成春感慨很深。他犹记得,1998年成立党支部时,在外企开展党建工作还是一件新鲜事儿,面临着资方、管理层甚至是员工方面的种种压力。不过,到了2007年,公司党组织在园区外企中第一家升格为党委建制,时任韩方总经理方正浩自豪地说“公司有这样的党组织,我感到骄傲。”

目前,党建工作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党员人数从初创期的39人增至382人;韩方总经理亲自参加党委组织的每一次重大活动……

用“软文化”铸就“硬实力”

为什么资方负责人态度的前后态度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在李成春看来,这与公司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始终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分不开。

2006年8月,公司因园区电网超负荷运转,致使工厂2个生产栋断电停工。公司党委立即和上级党组织——园区党工委进行沟通,请求尽快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用电。园区党工委高度重视,不但迅速要求供电部门恢复企业供电,还对公司进行了损失赔偿。党组织的高效行动得到资方高度信任。2013年春节,公司接到三星总部紧急指令,要求迅速展开新产品试生产,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召集一线党员技术骨干,留守节日生产岗位,确保新品试产最为关键的第一周顺利通过,从而保证了公司新产品的质量控制,党组织获得公司高层的极大认可。

李成春说,要把党的建设潜移默化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以“软文化”铸就“硬实力”。党的管理方式是走群众路线,那么把这样的管理方式借鉴到外资企业中,一定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通过党组织,他把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三者串联起来。

在李成春的带领下,党企共融的力量越来越大。实用的党建活动不仅丰富了党员和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更锻造出了“拉得出、打得响”的党员骨干队伍,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显著增强。

近五年来,公司先后有75名党员获得三星集团海外优秀员工奖、总经理奖,129名党员和员工入选工业园区“双百人才计划”。公司核心技术人力中党员占比达33%,管理层中党员占比达74%。公司7名中方高管全部是党员,其中5名是在公司发展的。

希望党建经验扩大到更多外企

现在,公司员工争着入党,已有500多名员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党委严把党员质量,推出“积分入党制”,每年仅批准10名左右入党。

李成春说,他在公司的本职工作是负责公司人事、行政还有宣传方面的工作,但事实上,党建工作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项工作计划里。他欣喜发现,党建助推了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让所有员工能够抱团前行。尝到党建“甜头”的李成春还有这么一个心愿,“希望党建经验扩大到更多的外资企业中去。”  (何洁)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