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黔东南,美得像一幅色彩饱满的油画。
当层层叠叠、蜿蜒逶迤的梯田渐渐镀上金色,满是稻香穗黄的梯田和村落影绰构成了一幅风情画卷。
梯田的秋色,村落的秋韵,以及农民捉鱼、打谷、晾晒的纯朴自然生产、生活场景,吸引着八方游客目光。
黔东南保留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也在这样一场秋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时光的淬炼,更是保护的成果。
有着歌舞之州、森林之州、文化千岛等称号的黔东南,一直引以为傲的是其原貌的历史遗存、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
“古树、木屋,花桥、溪流,那里有浓浓的乡愁。”
“用美丽回答一切。”
“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
“听一曲天籁之音,洗涤心灵。”
一年一年,无数游人、专家、学者邂逅黔东南,从此,眷恋、情深。
这些,是黔东南的家底,也是黔东南扬起美丽自信的源泉。
为让更多人分享这份美,过去5年,黔东南着力补齐交通短板。
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境内通车里程接近全省一半,迈入了高铁时代。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占全省六分之一,实现县县通高速。
改造国省干线848公里、县乡公路70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44万公里。
凯里黄平机场建成通航,成为全国少数拥有两个支线机场的市州之一。
白市库区四级高等级航道建成通航。
大道如歌,坦途如虹。
再次遇见黔东南,游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美丽升级了。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两个黔东南的优势资源,已蜕变成璀璨耀眼的宝贝。
5年时间,黔东南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309个、国家级非遗名录53项,数量均居全国市州第一位。
数量第一的背后,蕴藏的是黔东南以民族建筑、服饰、歌舞、节庆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和风物特色,以及活态文化的展现和传承。
5年,黔东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65%,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居全省第一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8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两江一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98.2%。
这些,在雾霾弥漫、水质恶化、气候突变和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当下,俨然成为了人们最为珍稀、最为珍贵、最为珍视的资源。
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完美结合,放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为靓丽和璀璨的,是当之无愧的宝贝。
美丽资源变宝贝,不仅得益于黔东南独有的资源禀赋,更得益于细致呵护,从中也不难看出,黔东南愈发坚定、清晰的绿色发展道路。
5年中,黔东南旅游业、服务业、轻工业等方方面面的数值都在上升,唯独高载能产业占比从58.9%下降到了46.9%。
绿色发展,正在成为黔东南发展的主基调、主旋律。
绿色发展之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美黔东南用自身的生动实践证明着绿色发展的推动发展与回归自然的愿景相融合,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在宝贝大放光彩的同时,黔东南也织出了一方幸福锦绣。
过去5年,黔东南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由第13位上升到第9位。全州经济连续5年保持“三个高于”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5年时间,共减少贫困人口100.68万人,移民搬迁12.5万人,10个县和117个贫困乡镇按省标摘帽、72个贫困村按国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从38%下降到17.13%。
5年里,处处彰显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神奇之美,和谐之美的黔东南犹如一个发光体,吸引着国内外游人的目光,也吸引着投资商的目光。
5年中,黔东南成功引进富士康、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累计到位资金突破3000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万户。民营经济占GDP比重54.4%,提高10.4个百分点。
今年7月,黔东南被美国CNN评为“2017中国最美30个地方之一”,旅游人数预计突破一个亿。(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