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这是13日,习近平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向总书记报告
编者按 “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2013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希望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希望江苏的同志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是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对江苏干部群众的深情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7900万江苏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江苏大地上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从今天起,新华日报推出“向总书记报告”特别报道,回望过去五年江苏人民砥砺奋进的不平凡道路,为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续写荣光激发更大能量,敬请关注。
“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殷切嘱咐,不断激励着江苏人民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强富美高”,“经济强”是“基础”。江苏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推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经济结构之困逐点突破,发展新动能喷薄而出,质量效益、发展含金量不断提升。
这是一串亮眼的成绩单:2012年至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去年人均GDP达到95257元,居各省区之首;三次产业占比由6.3:50.2:43.5调整为5.4:44.1:50.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45041.5亿元增加到67124.7亿元,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厚植发展新优势,江苏迈向“经济强省”步伐坚定、足音铿锵!
创新驱动,点燃澎湃动力
经济强,强在科技创新能力。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省产研院牢记总书记嘱托,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撑地方产业创新发展。全球领先的哺乳动物全脑内神经网络图谱技术、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触摸屏技术、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技术……省产研院已培育建设33家会员研究所,集聚各类研发人员5800多人,累计成功转化1800多项科技成果,衍生孵化近400家科技型企业。
建设经济强省,关键在于把创新当作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共同发力,打造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使得企业和人才创新主体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我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想方设法集聚各类人才。出台“人才26条”政策,对世界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项目支持。几年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占了全国11.5%,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获得者数量居全国之首。
如果说人才是创新的“种子”,各类支撑平台便是创新的“土壤”。我省突出抓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抓好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到2016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2%,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全省拥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10家、国家高新区18家、国有大学科技园15家,还拥有省级高新区28家。这些创新“强磁场”,使得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创新“浓度”不断提升。
既打造“硬件”支撑,又提供“软件”保障。我省制定出台“科技创新40条”“知识产权18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让大量闲置的设备转起来、分散重复的项目统起来、束之高阁的成果用起来、企业的创新热情激发出来。
再过几天,由南瑞集团全力支撑的苏州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建设项目中的苏州高新区科技城、苏州同里大能源协同共享体系建设方案即将完成。苏州主动配电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500千伏UPFC示范工程等建设任务有序推进。项目牵头人、南瑞副总工程师朱金大说,这是南瑞集团全力推进的能源互联网科技创新项目,在全球也有示范意义。最近几年,南瑞集团每年投入约15亿元,在特高压、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电气化等领域聚力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今年中标英国设得兰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为我国首个走向国际的同类技术产品。
今天的江苏,正大步迈入创新驱动的崭新时代。像南瑞集团一样,一批行业巨人、隐形冠军悄然出现。截至去年底,江苏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单打冠军”企业有120家,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有2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2年的1288亿元增至2016年的2026.9亿元,年均增长12%;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2.33%提高到2016年的2.66%。江苏成为全国创新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去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较2012年提升4.5个百分点。
聚力创新,共筑未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动作频频——
去年11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勾画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
今年5月20日,首届江苏发展大会举行。1200多名海内外知名江苏人回到家乡,诉说乡情,碰撞智慧,为江苏发展建言献策。围绕聚心、聚力、聚智,大会收获七大类初步成果。
7月5日至6日,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在南京举行,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诺奖得主、院士专家团队齐聚江苏,科技与产业牵手,现场签约重大项目21项,总投资318亿元,为近千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从广揽各种高端人才到全力营造高水平“双创”环境,江苏聚集创新资源载体日渐丰富,创新引领产学研合作蔚然成风。南京的软件和智能电网、苏州纳米产业、无锡物联网、常州石墨烯、镇江新材料、泰州新医药等新兴产业百花竞放,成为“江苏创造”的靓丽名片。
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蝶变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江苏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不竭动力。
“江苏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业结构链条的中低端,要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全省打响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重大战役。
江苏实体经济优势突出,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创新优势取代成本优势,是江苏清晰的路径。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我省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2016年,全省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建有率超过90%,工业技改投入达1.4万亿元。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我省围绕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产业,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两个专项,尽快让新兴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增长点也快速成长。
正处于关键期的经济转型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3月22日,全省制造业大会召开,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作出总体部署。大会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推进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的支持政策和任务举措,为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锲而不舍的努力,迎来硕果累累的收获。“两个占比过半”,显现出江苏经济结构质的进步,见证了江苏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6年达到50.5%,今年上半年又达到50.8%;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42%提升至2016年的52%,以消费拉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确立。
8月19日0时,当苏宁易购“818”发烧购物节落下帷幕时,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抑制不住兴奋:线上销售增长263%,线下销售增长107%,物流当日达完成率96.5%。在他看来,销售数据只是“果”,集团商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数据等核心能力的大幅提升才是“因”。政府和企业携手努力,让积蓄的社会消费能力尽情释放。
新鲜出炉的江苏上市公司报告,“掂”出资本市场“江苏板块”的分量:截至7月底,我省A股上市公司达361家,较2012年末增长53%,占全国总数的10.6%。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7.9%,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是服务业中占比提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16年,全省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根本性转变,服务业成为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拉动最高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稳,地动山摇。
镇江丹徒区世业洲是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江南水乡,这里风景如画,葡萄、草莓等高效种植业已成规模。“总书记视察世业洲时,特别关心富民问题,如何让农民不离开土地,实现高收益?我们想到了给农业插上旅游的‘翅膀’。”世业洲党委书记王志坚说,这两年开发的乐之岛乐园、青少年教育基地、采摘园等项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葡萄种植效益从每亩5000元上升到1万元,草莓种植效益从每亩2万元上升到5.5万元。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2016年省委1号文件的主题是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今年省委1号文件的主题则聚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多措并举使我省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6年每亩耕地创造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2012年累计增长24.8%,年均增长5.7%。
改革供给,打通“痛点”激发需求
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在无线通讯网络优化领域深耕多年,核心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曾经因为缺少资金,不能也不敢大量接单。董事长赵海春说:“当初,我们除了有技术有市场,别的都没有。”
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释放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决广顺网络的融资问题,南京银行采取“小股权+大债权”,以“2%期权+3000万元信用贷款”的投贷联动方式开展合作,将企业的100万元授信调整为3000万元,此举帮助企业实现月销售额迅速从300万元增至1300万元。
投贷联动,是江苏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举措。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聚焦“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我省迅速出台实施意见。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显效,尤其是把降低企业杠杆率明确为“去杠杆”的重中之重,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首当其冲。我省钢铁、化工、水泥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逐步有序化解,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行业获利能力、生产效率稳步向上。2016年全省钢铁行业规上企业共1249个,比2012年减少了21.2%,但主营业务利润率却从2.9%提升到4.2%。今年上半年,全省再化解钢铁产能291万吨,平板玻璃产量下降4.7%,省属企业清理8家“僵尸企业”,关停落后化工企业708家……去产能,没有终点。
去库存步伐加快。今年6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9%。企业杠杆率继续回落,1—5月,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1%,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以降成本“痛点”为落脚点,我省第三次出台了17条降本减负措施。继去年全省直接降低企业成本1070亿元后,今年上半年又直接降低企业成本590亿元以上,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507亿元。补短板力度加大,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5%。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认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显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带动了价格提升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转,同时推动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改革还不断外溢正效应,围绕这条经济工作的主线,我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高端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支撑更为强劲。
扩大开放,长袖舞向世界
江苏过往的辉煌得益于对外开放,江苏未来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扩大开放。
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开放大省,江苏正不断扩大开放,通过提升国际影响力赢得国际话语权。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以开放视野和互利共赢心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舞台上长袖善舞。
2014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上海共同出席中哈连云港物流场站项目远程投产仪式,并共同启动控制系统,项目正式投产运营。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第一个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风向标意义不言而喻。3年多建设,换来了一连串亮眼成果,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初步实现,跨国界、跨行业、多元合作、多式联运的全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快探索,东西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形成。
连云港安仑油田化学品公司,本是一家在新疆、青海等地从事与石油开采相关产业的民营企业,最近两年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公司董事长唐笑波也频频出现在多个重要活动场合。这个改变,源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重要机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契机,连云港安仑油田将国内生产的石油化工品从乌鲁木齐发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每月包下4个专列。前不久,供需双方又新签4万吨供货合同。
连云港安仑油田,只是江苏对外开放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开放大省正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巩固和加强。
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实施,自贸区改革经验的复制推广,使得江苏这方热土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8月23日,沃尔玛南京山姆会员店试营业,这是沃尔玛在我省开业的第三家山姆店。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中国区总裁文安德说,接下来将增加在江苏三、四线城市投资力度,未来5年新设山姆会员店15至20家,总投资超过30亿元。
截至去年底,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2016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仍为全国第一。五年来,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规模超过1431亿美元。到去年底,全省累计设立外资企业11.9万家,实际利用外资408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0多家落户江苏。全省累计引进18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287家外资独立法人研发中心,利用外资层级不断提升。
年进出口规模从500亿美元跃至3194亿美元,这是2003年到2016年间的“江苏速度”。自2000年起,江苏外贸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二位。不仅要“大进大出”,更要“优进优出”,我省努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商品出口,积极鼓励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控机床等高科技产业出口。2016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5.1%,高新技术产品占比36.6%。越来越多的江苏制造、江苏创造走向国际市场,为经济稳中有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省大批企业放眼国际加快“走出去”。2012年全省对外投资50亿美元,2015年突破100亿美元,2016年142.2亿美元。截至去年底,我省投资覆盖“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协议投资逾30亿美元。
以柬埔寨西港特区为代表,境外经贸园区建设给江苏“走出去”赋予新内涵。由我省投资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印尼双马农工贸合作区、坦桑尼亚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被确认为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另有一批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正迅速崛起。
开放,共赢。从产品输出到进出口并重,从项目投资到产能合作,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伴随着中国自信从容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江苏形象越来越清晰,影响力正与日俱增。(邵生余 吉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