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编者按
2017年10月出版的《学习与研究》杂志“中央委员笔谈”专栏,发表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撰写的题为《提高站位 主动作为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署名文章,现予以转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7次会议上强调,地方改革工作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注重从地方实际出发,讲求效率、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地方推进改革的目标与方向、路径与方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各地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遵循。
一、准确把握提高站位的重要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抓改革,不光是为推动地方发展,还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论在哪个层级推进改革、开展工作,都要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准确把握好中央确立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把各项改革放在全国大局下谋划,确保改革部署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推进。
(一)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始终对标中央改革目标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固有的政策框子、利益绊子,只要同改革目标不一致的,就要坚决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决定了我们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还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包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这就是相关领域深化改革的分目标,是改革进程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地方坚持在大局下谋划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将中央确立的改革“总目标”和6个领域的“分目标”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召开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先后召开 60次省委常委会会议、23次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和数十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在谋划推进改革过程中,省委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中央改革目标来设计方案、制定政策、推动落实,先后制定出台350多项改革方案、明确256项改革任务,始终做到不走神、不散光、不跑偏。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进一步理清了政府和市场的正确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规律的认识。这几年,我们围绕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先后取消调整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30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由130项精简至13项;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省级政府定价项目由252项调整为37项等,四川成为全国省级保留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通过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仍有少部分改革偏重发展的内容较多,“改革”力度还不足,离完全实现中央改革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市场准入的各种许可限制仍然较多,有些下放的权力配套、衔接不够,变相审批不时发生,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和群众创业创新。这些问题和差距,就是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中央最新改革部署,对重要领域改革推进情况特别是改革方案适时进行评估,对改革目标支撑度不够的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对将要启动的重要改革,坚决把实现中央改革目标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改革始终符合中央确定的方向。
(二)坚持在大势中推进,坚定不移抓好中央改革部署对接。近40年极不平凡的改革历程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法宝,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改革大势。具体到地方而言,坚持在大势中推进改革,就是要顺应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大势,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各项改革部署,特别是要把对接好中央专项改革方案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
近年来,四川坚持把对接中央专项改革方案作为谋划和推进改革的前提基础、基本方法、规定动作,建立专人对接“盯跟”机制,把对接责任直接压在相关专项改革小组和省直部门头上,明确“半年完成对接”的时限要求,确保无一漏项、没有延误。截至目前,中央2016年底前正式印发文件的、需要地方对接的119个改革方案,四川已全部对接完毕,总的来看,中央改革部署在四川得到了及时、全面的落实推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对接中央专项改革方案作为一项“硬任务”,完善专人对接机制,及时分解落实对接任务;同时,严把改革方案内容关,坚决破除地方和部门利益固化格局,确保中央改革方案确定的重大原则、主要举措等核心内容,在四川一一落地落实。
(三)坚持在大事上作为,聚力聚焦推进中央重大改革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部署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对地方而言,坚持在大事上作为,就是要把中央部署的这些改革大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聚力聚焦扎实推进,务求取得更大实效,努力创造更多经验。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自贸区改革等全局性改革大事,有力提升了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坚持调存量和扩增量并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以来全省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提前完成国家任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积极培育新动能,集中培育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等一批重点产业,优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列出综合改革、军民融合发展改革、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9张清单”强力推进,在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等方面创造了系列经验,今年全国推广的13条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中,涉及四川的有8条。我们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作为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形成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重点推进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协同开放、创新创业等159项改革试点,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挂牌5个多月来,已推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税务服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会展检验检疫新模式等31条创新举措,吸引了1.2万余户新企业注册,为内陆省份扩大开放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准确把握实事求是的重要要求,坚持注重实效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改革符合实际才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步骤,改什么、怎么改,哪些先改、哪些后改,都要多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多占有第一手材料,确保务实有序深化改革。
(一)掌握上情、吃透下情,科学编制改革方案。掌握上情,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看齐对标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吃透下情,就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使各项改革举措真正符合实情,拿出来就能用。四川在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前,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会等,集中时间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反复对照中央《决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特别是改革总目标和经济、政治等6个方面改革主线要求,聚焦改革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一项一项细化贯彻;同时,安排部署22个重大改革专题,由省领导带队到基层一线调研,系统摸清全省改革现状、症结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省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举措。在编制具体改革方案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加强与上级改革文件无缝对接,聚焦四川实际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实践表明,这些总体部署和具体改革方案,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要求,又总体符合四川省情实际、切实可行,有力保障了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二)讲求策略、注重方法,务实管用推进改革。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做到成熟一个推一个、办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近年来,四川省委按照“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要求,根据改革难度不同,将全部256项改革任务分为近期推开、先行试点、深入研究后再推开 3个层次,逐一明确时序,分级分类推出,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推进。以国资国企改革为例,我们先后出台了专项改革方案24个,一项一项地渐次推出董事会选人用人制度改革、重点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等改革举措,基本做到了整体联动、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底,省属一级以下法人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50.2%,地方国企资产总额达4.5万亿元、所有者权益达1.5万亿元,均比2011年增长120%以上,四川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其他方面改革,我们也按照循序渐进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把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改革事项往前排,优先将成熟的方案提交上会审议,全省改革推进总体呈现出蹄疾步稳、积极稳妥的良好态势。
(三)坚持群众立场,用事实评价改革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几年,我们在教育、医疗卫生、脱贫攻坚等领域大胆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新政。在教育改革方面,启动“全面改薄”计划,重点实施人才培养、资源配置、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20项改革,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难、择校热、特殊群体教育难等问题加快解决。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取消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实施“十免四补助”政策和分级诊疗制度,财政兜底让贫困群众全部参加新农合,“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全力推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创新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工作目标,建立全省统一的“六有”大数据平台,实行贫困村“五个一”驻村帮扶和非贫困村脱贫“三个一”全覆盖帮扶制度,启动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工作,在所有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组建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在1万多个贫困村建立30万元左右的产业扶持基金,在所有4万多个行政村利用现有场所开办“农民夜校”,推行贫困县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流转等。经过努力,四川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降至4.3%。这些改革,真正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反映了群众诉求,解决了群众实际问题,得到了全省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群众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为标准,推出更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改革举措。要围绕推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围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围绕提升居民居住质量,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着力防止住房市场过度投机炒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围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大力推进文化扶贫等惠民行动,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培育农村新风正气。总之,要通过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准确把握讲求效率的重要要求,坚持攻坚破难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就要出效率,改革本身也要靠提高效率作保障。”“进度落后的地方更要有紧迫感,倒排工期,迎头赶上。对一些难度大的改革,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推动。”“要完善改革推进机制,每项任务都要有人把守”。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就要出效率的重要要求,把抓好改革落实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健全改革落实推进机制,着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一)强化督察狠抓改革任务落实。近年来,省委把抓好改革落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强化主责部门和各级党政“一把手”责任,强化省直部门抓改革落实的牵头作用、市县抓改革落实的主体作用,建立重大改革任务清单,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落空、不漏项。我们充分发挥督察对推进改革落实的重要作用,建立年中集中督察、月月督察、专项督察3项制度,建设“清单制+责任制”改革信息化平台,构建起全省改革工作“一盘棋”格局,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指导部门和市、县完善抓改革的方法,不断优化精准督察制度,汇聚各地、各部门抓改革落实的整体合力。
(二)坚持领导带头啃改革“硬骨头”。省委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改革落实情况常态化制度,让市(州)和省直部门“一把手”上会报告“应考”。我们建立“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领导直接抓专项改革方案落实”制度,选择51个重点领域专项改革方案由省领导直接抓,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负责5个,其他省领导分别负责3个左右。对这些改革方案,都要求省领导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牵头部门报告改革进展,研究解决改革落实中的具体问题,带头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四、准确把握锐意进取的重要要求,坚持大胆探索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地方抓创新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搞好改革试点”。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重要改革要求,继承发扬四川人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走在全国改革的前列。
(一)认真抓好改革试点,更好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近年来,省委始终把试点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专门制定加强和规范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合理把握改革试点节奏,更好地发挥改革试点的探路作用。目前,中央和国家部委部署在川的148项改革试点、四川自身部署的75项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创造了一批有益经验。成都市积极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加快建设自贸区、蓉欧快铁等平台,内陆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四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进度位居全国第三,成都等4个地方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巴中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地区,农业农村改革有关经验得到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充分肯定,两次在四川召开全国农业农村改革现场会。率先取消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率先开展县级党政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率先启动并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面推行河长制,四川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加快健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中央部署、事关全省大局的改革试点任务,继续大胆闯、大胆试,争取早日形成制度成果;对进展缓慢、到期没有完成的改革试点,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发点球”督促落实,确保改革试点任务如期完成。
(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的氛围。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调动各方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改革创新在市县和省直部门目标考核、干部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制定改革绩效考评细则,将各市(州)、省直部门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实现改革考核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健全改革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专门出台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严格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对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先行先试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和过失,宽容对待、免予追责;对因改革失误引发的负面舆论,采取适当方式解释和回应,切实保护干部投身改革的积极性。经过努力,全省上下“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良好改革氛围基本形成。
当前,已进入改革实施高峰期和纵深推进期。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上来,敢于担当,勇于克难,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活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