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视察时留下的这句话,犹言在耳。四年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研发、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申报的各类专利达到43项,抗癌新药更是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高通量分子药物筛选中心副主任孙涛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仅是嘱托更是鼓舞。新药研发时间周期长,就更需要我们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突破自我。现如今,新药研发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和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总书记视察的高通量分子药物筛选中心已经与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开展合作,成为了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在环渤海区域的‘卫星库’。”
目前,高通量药物筛选中心已建立基因库4.3万种,传统化合物样品库2.2万种,中药等天然产物混合物备选样品库2.3万种,成药库1100种。现有成熟的体外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已服务于京津冀及全国各地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科研院所。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新药研发公共技术平台体系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开展了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抗恶性肿瘤、治疗代谢性疾病和疫苗研发等方向的30余项新药开发工作,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孙涛说:“四年来,研究院共申报各类专利43项,授权专利33项。1.6类抗肿瘤新药项目‘盐酸多西环素片’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标志着药研院在自主研发新药临床批件上获得了零的突破。这种新药将有望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的抗癌药”。
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人才,随着重大转型课题的逐步展开,这里不仅汇聚了国内的高端人才,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以及海外归来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比如,法国激光技术专家丹尼尔·亚特·亚赫亚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祭工军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聂立铭博士、日本东京大学齐明山博士、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杨海涛教授等80余人。截至目前,这里已吸引聚集了61名“千人计划”专家,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8名,天津市“千人计划”专家43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更是吸引了像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休伯、利兰·哈特韦尔为名誉院长,聘请陈竺、高福等12名院士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为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脉、指导研究院研发成果转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记者李泽亚 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