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习水县党员干部走村串户获点赞

   2017-10-14 人民网1340
核心提示:一本民情日记、一张民情联系卡、一个饮水水壶、一本民情台账,在习水县的村村寨寨,到处是党员干部的身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习水

一本民情日记、一张民情联系卡、一个饮水水壶、一本民情台账,在习水县的村村寨寨,到处是党员干部的身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习水县4704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让全县75万百姓感受到贴心服务。

在寨坝镇桂圆村新建组,包组干部吴婷、袁开诚等准时来到贫困户袁新阳家,袁新阳妻子陈洪芝早已等候在家。“谢谢大家给我送来了顶梁柱公益保险。”2015年底,陈洪芝生了一场重病,一年多来,一直卧病在床。送完顶梁柱公益保险后,吴婷感言,“能为老百姓做点事,虽然累一些,但心里开心。”

知民情、办民事、解民忧。寨坝镇13个行政村,最远的村距离镇有接近20公里,留村的多是老人,出门办事不便。今年8月以来,县、镇机关、企事业单位232名党员干部深入全镇村组农户,成了2.9万村民的“贴身管家”。每名党员干部都有一本民情台账,在民情台账上记录下每户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收入情况、致贫原因、问题诉求、解决进展等情况,确保脱贫攻坚包村包组包户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

“陈主任,你咋又来了?”“我是来看看你的房屋如何改造?”在危改户杨天福家,腿脚不便的他走到门口把包组干部陈钧迎进了屋。因为房屋年久失修,年过七旬杨天福长期居住在有40余年的土坯房中,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陈钧在走访中了解后,三天两头给他做思想工作,还帮他争取到了危房改造计划,这才让杨天福有了笑容。陈钧在民情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长期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站在群众立场上,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不仅是干部主动走下去,百姓有难题,一个电话就能找到干部寻求帮助。在寨坝镇桂圆村袁维易家,在他家门上张贴着一张包组干部联系卡,上面印有包组干部的工作职责和手机号。“我给包组干部吴婷打电话反映人居环境改造质量问题,当天就派了维修队来处理了。”袁维易说。

“我们包组干部的电话全天候保持畅通,百姓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们。”寨坝镇桂圆村党支部书记袁开涛说,矛盾和问题不能想着去躲,能改的马上改,能做的马上做,一时处理不了的,也要拿出时间表、路线图,等条件成熟再解决。

为了让倾听群众心声快捷、有效收集,寨坝还在每村建立群众说事室,村里安排干部每天值班,进行政策宣传、群众接待、民情民意收集、化解矛盾工作。仅仅今年8月15日以来,全镇共收集了100余条合理化建议。

党员干部带着感情下去,迎着矛盾下去,化解的是难事,凝聚的是民心,理顺的是民意。在寨坝镇桂圆村,老旧危房改造农户自己动手捡瓦、垒墙、加固,每天都是干到天黑。危改户赵兴付说:“现在政策这样好,难道我还要等靠要吗?”(任家烈)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