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精神取向,可以从英雄人物、典型代表那里找到答案。一个群体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平时人们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
36年,一锤一锤地敲、一寸一寸地凿,凿出一条万米长渠,凿出小康的希望。“就是拿命去换,也要干成!”清泉终于流淌在崇山峻岭间,黄大发的汗水与泪水,韧劲和信念,流淌在乡亲们的心田。
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文朝荣领着群众,披星戴月鏖战贫瘠山岭。“青山有幸埋忠骨”。当满目荒坡披上绿绒,群众生活翻天覆地,他累倒在那片松林间。
姜仕坤倒在了战穷斗困途中,却把一个初步成型的“晴隆模式”留给了全县人民。“只要信仰在、精神在,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他以不朽忠魂,诠释了“赤诚为民”的核心要义。
还有,邓迎香、余留芬、杨波、潘学军……“精神高地”让仰止的高山,变得可望而又可及,让贵州人获得后发赶超的崇高与庄严。
蔚然而成的自信之心、务实之风、实干之景,成为这五年贵州发展的最好诠释和注脚。
构筑“精神高地”,贵州以特色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传统国学、文艺精品力作、创意产业……展示底蕴丰厚、内涵丰满的“文化贵州”形象。
构筑“精神高地”,全省各类“送文化”“种文化”“养文化”活动,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文化励民,文化惠民。
水激石鸣,人激志宏。构筑精神高地,扬起贵州自信,提振着4000万贵州人的精气神,在跨越赶超的“赛场”上,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