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学照
刘老师与学生们合影
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同学……只是老师和同学们的身上多了一些岁月的痕迹。10月15日上午,77名年均六旬的老同学漫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校园里,看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回忆着当初的青春年华。
他们都是原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卫生系74级的学生。1977年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为了15日这次同学会,大家从天南地北赶到了成都,在这个特殊的相聚时刻,曾经的辅导员老师刘建学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入学时的黑白老照片。一本已经发黄的笔记本上,粘贴着全系118名学生的照片,照片上对应着每个人的名字。
“我从来都没想过,刘老师还保存着我们入学时候的照片,连我自己都没有。”
我们希望师生情、同学情能继续像现在一样保持下去,就像照片簿一样,永远完整。
——学生杨运宇
一本相簿
为熟悉工作
老师保存118名学生的入学照
“陈治文、黄敬权、王忠荣……”15日,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集合,见到大家,身为老师的刘建学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悉数喊出了学生们的名字。1974年,25岁的刘建学被安排到四川医学院卫生系担任辅导员,系里共有3个班118名学生。
第一次担任辅导员的他格外认真,为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在入学收取档案照片时,刘建学多了个心眼儿,让每一名学生多交一张照片。收齐照片后,他将照片整齐地贴在了笔记本上,不时翻出来看。这样一来,刘建学很快便记住了学生的信息。“118名学生,当时我每一名都认识,都能喊出名字。”
很快,3年后学生毕业了,而刘建学也因为单位安排到了其他岗位,不再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对他而言,1974级卫生系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也是最后一届。
43年过去了,笔记本已经开始发黄,外壳也丢失了,翻开笔记本第一页便写着“报到登记、编班造册,三个班118人,西藏5人、云南15人、内蒙古1人等”学生信息。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部分照片的下方,除了名字,还有其他颜色的字迹。“写的是工作单位,得知学生的去处后,我都会重新做记录。”多年来,刘建学将笔记本放在书柜中,遇到学生或得知学生的消息,都会把本子翻出来看看,记录他们的情况。
一场聚会
40年后师生再相聚
老师将照片送给学生
今年春节后,在成都工作的学生建议组织一次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把全系的同学都叫上。得知这个消息后,已经68岁的刘建学心中有些激动,“毕业40年了,同学们各奔东西,很希望能见一面。”回到家中,刘建学又拿出了笔记本,翻了翻学生们入学时的照片,他决定在40年聚会时,将照片送给大家做纪念,来看看当初读书时的自己。
10月15日,同学会如约而至,77名1974级卫生系学生带着家属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逛校园、吃食堂,重温校园生活。当天下午,在座谈会上,当投影中播放出一张张黑白老照片时,大家都惊呆了,“这不是读书时候的自己吗?照片是从何而来?”
此刻,主持人向大家讲述了这份照片的故事,原来背后的主人是辅导员刘老师。在惊喜之后同学们更多的是感动。“我从来都没想过,刘老师还保存着我们入学时候的照片,连我自己都没有。”学生杨运宇说。
“今天我将这些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珍惜相互之间的情意。” 刘建学回忆,那时候,尽管年龄不同,最小的17岁,最大的34岁,跟学生们同住、同吃、同学习,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大家都年过半百,希望这些照片能够勾起大家对青春的回忆,珍惜相互间的情意。
一份情谊
照片珍贵却不忍收
“分开就不完整了”
15日中午,同学会组织到学生食堂吃饭,餐单十分丰富——卤鸡腿、胡萝卜烧鸡、麻婆豆腐样样可口。“比我读书时好太多了,今天一顿的油,在以前可以吃十天半个月。”此外,对于刘老师,从上海赶来的黄敬权也是印象深刻。黄敬权回忆,开学报到时,刘老师都是骑着三轮车到各个汽车站、火车站接学生,有一天一名同学半夜才到,不能办理入学手续,没有床位,刘老师直接把自己的床位让给同学。还有一名同学来报到时,两手空空,没有行李,被子、盆子都没有,刘老师知道后特意找到学校领导给同学补给生活用品,还组织同学们共同帮助。
刘老师对学生们的情谊大家都记在心里,然而,刘老师的这份礼物却意外遭到了学生们的拒绝。
“这本相簿完整地记录了我们系118名学生,如果各自拿回去了,就不完整了。”杨运宇说,照片把我们所有同学聚集在一起,提供了同学间保持联系的桥梁,是同学情;刘老师保存整整43年,是师生情;我们希望师生情、同学情能继续像现在一样保持下去,就像照片簿一样,永远完整。
成都商报记者 张肇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