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正文

全球报道:万州区5000巾帼志愿者温暖农村空巢老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彩云洗衣队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万州区5000巾帼志愿者温暖农村空巢老人彩云洗衣队一边帮陈方碧料理家务,一边陪老人聊天。(受访者

彩云洗衣队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万州区5000巾帼志愿者温暖农村空巢老人

 

彩云洗衣队一边帮陈方碧料理家务,一边陪老人聊天。(受访者供图)

10月16日,万州区太安镇天峰村,气温下降到10℃左右。晚上7点过,五保老人陈方碧家的门“吱”的一声开了,谭彩云带着几个妇女走进屋内。

“陈婆婆,今天有点冷哦。”谭彩云蹲下身子,搓了搓陈方碧的手。

“你们来了,我就暖和了。”老人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太安镇党委负责人称,全镇56名妇女组成的彩云洗衣队既照顾五保老人,又关爱空巢老人,成了老人们的“代理女儿”。

彩云洗衣队温暖老人心

当日下午,天色渐黑,屋外寒风瑟瑟。陈方碧佝偻着腰,捏了捏床单和被子,薄薄的,冷得冰人,老人不禁打了个寒颤。她想换床厚点的床单和被子,挪动了几步,感觉有些吃力。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啊!”陈婆婆的手在谭彩云的温暖下有了温度,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就知道你们要来,但又怕你们不来。”

谭彩云从衣柜里找来棉衣换下陈婆婆身上的单衣;谭秀娟为老人的床上垫上毯子,换上一床厚棉被;陈万秀又将灶台上的锅碗瓢盆洗了一遍……

“别忙了!来摆哈龙门阵。”看着她们忙里忙外,陈婆婆有些心疼。每次,她都缠着洗衣队的妇女们聊天,说说村里的新鲜事,一聊就将近1小时。每次离开时,老人总是依依不舍:“你们下次好久来啊?”

陈婆婆没有儿女,老伴也去世多年,但她不愿住进敬老院。3年来,彩云洗衣队从帮老人清洗衣物开始,渐渐成了老人最亲的人。老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她们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其实,在太安这样的山区小镇,五保老人、空巢老人不少,因为年老力衰,身边又无亲人照顾,生活上很是困难。

2014年,谭彩云时任天峰村综合专干。从那年冬天开始,她就在节日里、闲暇时去帮老人们做清洁、洗衣物。慢慢地,村里的留守妇女都加入了洗衣队伍。后来,村民以谭彩云的名字命名,称其为“彩云洗衣队”。

空巢老人的“代理女儿”

在天峰村,哪里有空巢老人,哪里就能看到这群留守妇女的身影。

清洗衣服、打扫房间、缝补裤袜、洗刷餐具,为老人们梳洗头发、修剪指甲……队员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不怕脏、不怕累地为老人服务。

“最难的是第一次为老人做清洁卫生。”队员梁先碧称,因为之前很少清洗,有的老人的衣服还有口痰的印迹,裤子偶尔还粘有粪便,有的被单还有虱子,锅碗里的剩饭都发了霉。但为了不让老人们尴尬,洗衣队的队员们都表现得一脸轻松,“第二次打理就轻松多了。”

2015年春节,洗衣队为老人们洗衣物200余件。谭彩云回忆,有的队员双手长满冻疮,还坚持洗衣物,但大家没有怨言,都说一定要让老人们过个干净年。谭彩云说:“我们就是空巢老人的‘代理女儿’。”

2016年,在群团改革试点推进村改建妇联工作中,谭彩云被选为天峰村妇联主席。依托留守妇女互助组、妇女之家等平台,彩云洗衣队广泛吸纳留守妇女、农村女经纪人、致富女能人,队伍越来越壮大。

目前,彩云洗衣队志愿者达56人,平均年龄45岁,年均开展志愿服务168次,帮助空巢老人400余人。

5000志愿者在行动

在农村,空巢老人需要关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这些老人,万州区妇联发扬彩云洗衣队精神,成立“万州区巾帼志愿者分会”,组织更多妇女,帮助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难题。

据介绍,万州区依托市妇联“关爱老人巾帼爱心呼唤器”示范项目,推进“巾帼爱心呼唤站”建设,面向30多个镇乡街道发放呼唤器748个,为5个街道配备了“巾帼爱心呼唤服务站”设施,引导巾帼志愿者与农村留守老人结对帮扶,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贴心帮助。

与此同时,万州区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镇乡村社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全区50多支“婆婆妈妈”宣传队、歌咏队、腰鼓队、舞蹈队的表演丰富了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每逢节假日或空巢老人遇到急难病险情况时,巾帼志愿者都会前往看望慰问。

在五桥街道,志愿者吴吉群把五间桥社区68岁空巢盲人熊道金当亲人一样对待,几年如一日地帮助老人打理柴米油盐等生活杂事;溪口乡大溪社区妇联主席曾春走村入户关心社区空巢老人,发动村妇联执委照顾老人生活起居,送去儿女般的温暖,让空巢老人们“心中不空”;百安坝街道天台社区妇联主席文远琼以社区居民为家人,以社区事务为家务,常年开展帮贫解困、邻里互助、关爱“三留守”等志愿服务工作……

“她们都是空巢老人的‘代理女儿’。”万州区妇联负责人称,全区已建成巾帼志愿者队伍100余支,5000余志愿者正行动起来发扬彩云洗衣队精神,她们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让老人们外出务工的儿女再无后顾之忧。

本报首席记者 彭瑜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