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红利释放
重庆市市属国企实现“三个转变”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市属国有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却划出了一条上行线:37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劳动生产总值(增加值)856亿元,同比增长15%;新产品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37.3%。
这张漂亮的成绩单取得并非偶然。来自市国资委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37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上缴税费分别增长67.9%和65.1%。
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是国企改革向纵深挺进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形成,重大举措层层落实,鲜活实践不断涌现,为国企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夯实垒台 立柱架梁
构建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朝着深水区、瞄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前进。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围绕这份纲领性文件,国企分类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国企改革的“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顶层设计已搭建,重庆如何贯彻落实,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把方向、理思路、找准企业发展的突破口,成为重庆国企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全市国资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1+N”系列文件精神,研究明确了重庆国企的改革目标就是“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不断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带动力”。
方向指引只是第一步。通过深入调研,我市找准了国企发展“痛点”:主要在于活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够、国企党建弱化等问题。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企改革点多面广,不能‘撒胡椒面’,聚焦重点、难点的同时,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改革合力。”市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为此,我市形成了市委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抓,国企改革专项小组牵头抓,国资系统改革机构具体抓的工作领导机制,对企业改革事项进行指导把关,确保了中央和市委改革精神不偏差。
对症下药,为国企改革把脉开方,我市确定了着力解决国企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三大主要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多元化混合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进国企党建与法人治理融合的五大重点改革任务。
我市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通知》《重庆市深化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重庆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1+27”配套文件。
至此,我市国企改革政策体系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为各项改革任务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试点先行 重点突破
“一企一策”推动国企改革
翻开今年上半年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的统计表,重庆日报记者发现,曾属于脱困困难户的重钢集团、能源集团、化医集团、粮食集团,经营指标开始变红:化医集团实现盈利7087万元,能源集团实现扭亏为盈,重钢集团、粮食集团分别同比大幅减亏。
脱困的背后,得益于我市建立了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脱困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了“一企一策”的企业脱贫方案,并统筹推进。
如去产能方面,重庆能源集团制定了煤炭企业2015-2017年脱困转型升级方案。截至目前,重庆能源集团累计关闭15对矿井2户小火电、压减煤炭产能307万吨、分流人员超过2万。重钢集团新设立钢结构公司,将富余炼钢产能转产钢结构产品,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将原有落后产能转化为先进产能等。
据介绍,仅2017年,以市级为主推进的国企改革项目就有46项,37个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改革项目多达505项。
试点先行。我市实施了混合所有制、董事会“三项职权”、董事会“内部董事+专职外部董事+兼职外部董事”建设、职业经理人制度、中长期激励试点、企业内部市场化用人制度、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等10项改革试点,让国有企业或脱困或提升经营效益,促进了整个国有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求突破,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我市将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积极引进央企、地方国企、大型民企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属国企共引进战略投资近300亿元。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是中央交办重庆的试点任务,也是一块“硬骨头”。全市涉及28万退休人员切身利益,为此,全市38个区县、多个市级部门协同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市属国企积极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通过公开转让、清算注销、破产关闭、重组整合、集中管理等方式,分类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成效显著。截至今年9月,全市国企已处置323户“僵尸企业”,占总任务的82%;市属国有房地产库存共有172.6万平方米,已消化库存111.8万平方米;完成压缩企业管理层级198户,占计划数83%;市属国有企业剔除金融及类金融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企颜值更高
实现“三个转变”
“该轻的变轻了,该重的变重了,该高的变高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大举措层层落实,激活了企业发展新动能,让市属国企颜值更高——
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目前,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所属正常经营的全资、控股企业95.3%实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市国资委出台了《市属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分类推进国有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贸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PPP投融资模式创新,金融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每年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中安排2亿元对企业重大创新项目给予补助。目前,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创新平台建设全覆盖,7户市属国有工业企业R&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围绕精干主业、提升核心业务集中度,我市分类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专业化重组。目前,我市已完成渝富集团吸收整合金融后援公司、兴农担保吸收整合农畜产品交易所公司等各项工作。36户市属国有房地产企业将重组整合为3户。
……
“伴随着国企深化改革实践,我市国有企业实现了‘三个转变’。”该负责人称:即发展目标由单纯追求资产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发展动力由拼资源、拼投资向拼改革、拼创新、拼人才转变,从严治党逐步由“宽松软”向“严紧硬”转变,有力保证了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曾立 杨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