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我省参加十九大的代表中引发热议。19日下午,十九大江苏代表团举办“开放日”活动,十九大代表、省委书记李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省委、省政府确立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进行了阐释,形象地把沿海经济带比喻为“江苏向海洋发展的蓝色板块”。向海洋发展的“蓝色板块”如何做大做强?南通、盐城、连云港沿海三市的代表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南通:科技兴海,
改写“岸重海轻”现状
十九大代表、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既符合江苏省情实际,也贴合南通市情实际。
陆志鹏表示,沿海经济带是我省“1+3”重点功能区之一,现代海洋经济是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江苏努力打造的沿海经济增长极。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同时承担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两个功能区建设重任,又是国家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发展海洋经济重任在肩,“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握好省委书记李强关于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四个关系’的要求,努力在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中担当重任、走在前列。”
未来工作怎么抓?南通有了新的谋划。“我们将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筹建海洋经济研究院,引进紧缺型海洋人才,建设国家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具有南通特色的海洋经济品牌。”陆志鹏说,在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层面,南通要更加注重岸上和海上并重,“不仅在岸上做文章,还要在海里求发展,综合、高效、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改变现有‘岸重海轻’的局面。”南通还要更加注重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并进,找准切入点,加快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把触角伸向陌生的海洋新兴产业。
“我们还将培育发展大邮轮产业、海洋旅游业,推动实现海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陆志鹏透露,南通将打造江海组合强港,优化江海生产力布局,建成扬子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沿海经济带的强引擎。
盐城:做五篇“大文章”,
走特色发展路
“按照‘1+3’功能区重点布局的要求,盐城既处在沿海经济带,同时个别县区还兼划入江淮生态经济区,两个功能区叠加给盐城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十九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说,接下来将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做好“大交通”文章,加快构筑纵贯南北、横贯东西、里连外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尤其是加快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做好“大生态”文章,依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做好“大上海”文章,积极融入上海的产业链、创新链和要素链,全面对接上海,成为上海的卫星城和后花园,也成为上海“飞地经济”的一个示范区;做好“大海洋”文章,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临港经济,争取成为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做好“大开发”文章,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
王荣平说,新能源产业是盐城的特有优势,“盐城有海上风电资源,如果全部开发,一年有10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能力,盐城的风力发电已进入国家规划,全部开发后可以带动1500亿元的投入,新能源装备产业也会有很大发展。” 海上风力发电不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盐城算了一笔账,其中仅碳排放一项,因风力发电就可减少2400万吨!
盐城未来还将围绕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环保科技产业、海工装备产业等。王荣平说,盐城利用大丰港、滨海港两个一类开发港口,将形成重大的、有特色的产业载体。依托大丰港发展上海飞地经济,形成沪苏联动产业集聚区,打造北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城;滨海港既是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出海港,同时也是深水良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那里投资建设综合能源基地。这一基地的腹地有200多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资源,对发展海洋产业和临港经济是非常独特的资源。这样盐城可与兄弟市错位竞争,走特色发展之路。
连云港:建设“智慧海洋”,
彰显特色优势
十九大代表、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表示,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要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谋划和推进现代海洋经济发展,彰显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特色优势,在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中西部乃至中亚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40公里深水基岩海岸更是全省独有。”杨省世介绍,连云港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基础较好、海洋旅游潜力较大、港口功能较强,近年来依托这些优势扎实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当然我们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短板要加快补齐,这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研究谋划。”
“分析连云港资源禀赋优势,连云港要在形成更具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体系上下功夫。”杨省世介绍,连云港将大力推进“科技兴海”和智慧海洋建设,加快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进一步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连云港将更加注重陆海统筹,坚持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完善沿海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重大涉海工程项目,不断优化沿海发展格局。此外,还将在加快要素集聚上下功夫,做强港口物流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临港工业等海洋优势支柱产业。加大创新力度,重点培育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文化产业、海洋高端服务业等海洋战略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