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财讯 » 正文

叶檀财经:他是织布局老总,国旗设计师,国民语文老师,还是背锅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4  来源:叶檀财经
核心提示:文/四海夕阳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莹倾家荡产、一心打造陕西机器织布局,成了整个剧情发展的焦点。在历史上,晚清时期

文/四海夕阳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莹倾家荡产、一心打造陕西机器织布局,成了整个剧情发展的焦点。在历史上,晚清时期,陕西的有识之士虽然尝试过创办机器织布局,但由于交通不变、经济基础薄弱、市场环境不良等原因,使得这些尝试终告失败。

 

不过,在它之前,有一家机器织布局却办成了,那就是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筹备。此后,织布局负责人几经更换。1889年,建厂工程终于竣工。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工生产,成为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开端。此时,织布局的最高负责人(总办)是一位踌躇满志的海归,他大概不会想到,权位会如此短暂,仅仅一年,他就会失去手中的权力,三年之后,眼前的一切就会化为灰烬,他大概也没有想到,思想会如此长久,100年之后,他的理论还在指导全国人民学语文,他设计的国旗仍然飘扬在异国的土地上!

因为火烧圆明园而发愤读书

这个人叫马建忠,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他的大哥马建勋,是洋务派大人物李鸿章的幕僚,二哥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建忠年轻时候在天主教背景的徐汇公学里学习外文,同时准备考科举。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国家蒙受这样的奇耻大辱,朝廷上下却还是装睡,官员“绝口不谈海外事”,热血青年马建忠实在气不过,决心放弃科举,改学洋务。后来,受李鸿章推荐,马建忠前往欧洲深造,在法国政治学院(巴黎政治大学前身)进修,成为第一个在法国获得语言学学位的东方人,同时还兼任清政府驻法国使馆翻译。在法国,马建忠讽刺那些清朝外交官,成天只知道迎来送往,丝毫不关心天下大势和外交情报,别人问他们外国情况,只会说大清到某国,坐船要多少天,好远好远,外国妇女袒胸露臂,不雅不雅。而马建忠思考的是:为什么人家比我们富强?传统的洋务派,回答是人家有坚船利炮,而马建忠在欧洲深入考察人家发达进步的根源,发现西方各国之所以富强,不是靠枪炮,是靠发展商业,争取民心,“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更难得的是,马建忠并不是一味崇洋,在政治学院学习期间,他与外国同学老师辩论,说西方的政治制度虽然先进,但也有缺陷,比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有君主和议院,但是都不管事,真正大事都是首相和几个大臣说了算,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让议院背锅。美国总统由人民选举,似乎公正无私,但是每次总统变更,都是内阁全换,免不了任人唯亲。法国号称民主之国,但也是结党营私,如果不是同一派别,优秀人才要当大官也是难上加难。这种独立思考、客观评价西方的态度,在当时的洋务派里也是少有的。

 

马建忠像

到朝鲜平叛,顺便设计国旗

回国之后,马建忠担任李鸿章的幕僚,很快成为李鸿章在外交方面的高参。1882年,他遇上了露脸的机会。这一年,朝鲜国王的亲爹大院君和国王的媳妇闵妃(就是后来的明成皇后)两派争权,打起来了,历史上称为壬午之乱,日本人也乘机插手。当时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小弟发生内乱,大哥不能不管。于是朝廷派马建忠、丁汝昌等人前去平叛,很快就把国王的亲爹大院君抓起来带回中国,把日本人也挡回去了。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朝鲜的使节出访外国,按惯例要打国旗。朝鲜想用当时清朝的国旗五爪黄龙旗,但清政府认为这黄龙旗可是皇帝用的,你一个藩属国直接拿去用,岂不是降了大清身份?必须降级,不能用五爪龙旗,只能打四爪龙旗。

 

清朝的国旗:五爪龙旗

这下朝鲜不乐意了,于是马建忠出来调停:你们是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国旗。我看你们喜欢中国的太极,不如就用太极图案吧。于是朝鲜方面设计了一个白底红太极的旗子,马建忠一看:这可不行,这个白底红太极跟那个白底红太阳的国旗太像了,容易混起来。我替你们设计一个吧,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太极加八卦的国旗图案。后来有一个英国人又从美观角度进行了修改,把八卦精简成四卦,从此成为朝鲜王国的国旗。旗子上面还有八个大字,“大清国属高丽国旗”。甲午战争之后,朝鲜脱离清朝藩属,拿掉了旗子上的“大清国属”四个字。 

中间是朝鲜王国国旗,右边是马建忠设计初稿

后来日本吞并朝鲜,太极国旗也就派不上用场了。二战结束之后,新独立的大韩民国沿用了这个国旗图案,也就是韩剧里飘扬的太极旗。不过,如果要说核心知识产权,太极旗的原创设计师还是中国人马建忠。

最早提出利用外资和税收改革,却被领导“呵呵”

马建忠的抱负,当然不只是替别人设计国旗。他最关心的是,怎么让国家富强起来。当别的洋务派只关心修兵工厂的时候,马建忠指出铁路、机械厂、电报局这些基础设施比兵工厂更重要。修基础设施没钱怎么办?就要利用外资。马建忠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论述引进利用外资问题的思想家。他有几个主要观点:

一是“不准洋人控股”是利用外资的底线。马建忠认为:虽然借外债需要还钱,发行股票不需要还钱,但是基础设施是国家命脉,不能把控股权落到外国人手里。当年土耳其修铁路,结果股权被欧洲列强控制,埃及修苏伊士运河,结果被法国人控制,“法人专享其利”。因此“不准洋人控股”是利用外资的底线。

二是国外商业借款是最好的利用外资形式。在马建忠看来,跟外国政府借钱虽然来得快,但是势必要接受他们的要挟,可能还会附带政治条件。不如去找国外银行和私人借贷,只谈生意,其他免谈。银行利息高,最好是自己派人到国外,直接向民间集资借款,只要政府讲信用,做到有债必还,有息必偿,外国人终究愿意借钱。 

三是外债只能用于生产,不能用于军费和赔款。借外资用于军费和对外赔款,都是纯消耗性开支 没有任何收益,还需要加重老百姓的税负来还债,最终必然“国穷财敝”。

政府借了外债怎么还,还得靠税收。当时关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马建忠又设计一套税收改革的方案,他把关税分成五大类:

1.天然矿产这些资源类商品,收5-10%的低关税。

2.洋布这些外国制成品,中国也能生产的,收15%的中等关税。

3.钟表、阳伞这些奢侈品,收25%的高关税。

4.鸦片等害人毒物,收超高关税,,以减少进口。

5.出口税方面,除了丝绸茶叶收5%出口关税之外,其余产品不收或收轻税,从而让中国货能够出口跟洋货争夺市场。

他还对李鸿章说,西方对烟草收重税,而不收盐税,因为食盐是刚需,不管贫富都要吃,不应该多收税,而烟草不是生活必需品,则可以收重税。

不过李鸿章对他的建议表示“呵呵”:小马,你还是太嫩啊,正是因为食盐是刚需,才需要收重税,古人说:老百姓缺什么就可以在这方面收重税,政府用钱才有保障(“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盐税是大清财政的命根子,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马建忠的作品集《适可斋记行》

下海经商,却成了“背锅侠”

李鸿章虽然没有采纳马建忠税收改革的建议,却看中他的见识。几次向朝廷推荐马建忠,但是他官运不佳,始终得不到实权位置。于是李鸿章任命马建忠为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帮办(副总),实际主持招商局事务。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是当时最大的国企。马建忠算是得到了在商场实际施展的机会。

然而他的商场运气,比官场还差。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扬言扣押中国的商船,马建忠担心招商局的轮船受损,向李鸿章建议将轮船换成外国旗帜行驶以保存实力,日后再按协议收回。于是经过李鸿章同意,马建忠将招商局的轮船秘密卖给美国旗昌洋行,挂美国旗继续从事运输,等战争结束后原价收回。结果李鸿章的对头知道了,向朝廷弹劾李鸿章未经允许,私自变卖国有资产。舆论一下子炸了,骂李鸿章是卖国大汉奸。马建忠赶紧出面替李鸿章背锅,于是成了小汉奸。

好在领导总会记住背锅侠,正好之前招商局的子公司机器织布局从1878年开始,筹办了十年,一直没有办成。1889年,织布局基建完成,资金却用光了,没法开工运转。1890年,李鸿章派马建忠出任上海织布局总办。马建忠一来,做了三件事:

一是扩充资本,他向李鸿章打报告,申请财政资金注资,又通过招商局的关系,跟保险公司借了三十万两银子。


二是搞债转股。马建忠动员那些之前借钱给织布局的大户,眼看公司要倒了债权也收不回来,不如把债权转成股权。这样又扩充二十万两股本。

三是延长专利权。1882年,织布局筹建的时候,朝廷给了10年的市场专利权。但是织布局建了十年才建好,眼看专利权要到期,马建忠又申请了新的10年专利,10年内江苏省不能再开新的机器织布局,只能参股到老织布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在马建忠的运作下,织布局终于渡过资金关,顺利投产,这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机器纺织业诞生了。就在他踌躇满志,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人不高兴了。这位就是马建忠的顶头上司,招商局的一把手(督办)盛宣怀。

马建忠已经是招商局副总,现在又兼任织布局老总,下一步岂不是要取代盛宣怀吗?要知道,盛宣怀当年商场斗法,整垮了晚清第一商人胡雪岩,排挤一下副手还不是小菜一碟。盛宣怀先是鼓动手下向李鸿章打小报告,说马建忠公款私存。马建忠要另外再搞一个织布局,又被盛宣怀及时汇报,被李鸿章阻止。

此时,李鸿章也认为马建忠理论功底虽好,还是太书生气,不懂国情。于是,让他交出织布局大权。更加令人惋惜的是,两年之后,织布局发生大火。织布局向上海的外国消防队求援,结果被告知:你们的工厂在各国租界之外,又没有续交保险,根据规定,不能救援。于是,大火整整烧了10个小时,新上任的织布局总办“欲跳火毕命,又欲投河自尽,此外别无办法想。幸有旁人拖出,一路行走,一路痛哭,”最终新建好的工厂全部被烧成废墟,损失达到150万两银子。第二天,上海的外文报纸《北华捷报》评论道:“织布局是属于李鸿章和他的朋友的。既然他们过去对外国人在中国办纺织厂设置障碍,所以现在要外国人去援救织布局,那也办不到。”商战,就是这样无情。

织布局虽然烧了,但是背锅的事情还需要有人干。朝廷打了败仗,需要李鸿章这样的“大汉奸”背锅,李鸿章也需要马建忠这样的“小汉奸”帮忙。1895年,李鸿章父子和马建忠等一行,去日本下关,背一口“卖国”的大锅: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今天,在《马关条约》签约旧址,还原样保留着李鸿章一行的座位。少年时的马建忠因为火烧圆明园的国耻而怒发冲冠,中年的马建忠却为了签订不平等条约忍受对手的嘲笑和国人的骂声。其中心情,难以形容。

《马关条约》签约旧址的中方代表席,从右到左依次是李鸿章父子和马建忠

闭门写书,却成了国民语文老师

《马关条约》之后,马建忠淡出政界商界,专心搞翻译和写书。

在甲午战争失败的时候,他就感慨:如果朝廷当权的有一两个知道国际情况,早做谋划,也不会输得这么惨了。要搞外交,首先要设立翻译馆。

维新变法时,梁启超想请马建忠主持建立翻译馆,变法失败,这事自然黄了。

但就在这一年,屡战屡败的马建忠却完成了一件影响后世的大事:他出了一本书,这本书不是谈救国,也不是谈如何富强,而是关于说话的,名叫《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马建忠是第一个在法国取得语言学学位的东方人,他发现当时汉语还没有专门的语法研究,便留意收集有特殊语法的例句,《马氏文通》是他借鉴西方的语法体系和汉语实际,“经二十年长期的记录”积累而成的作品。

马建忠称这本书为“古今来特创之书”,这不是他自吹自擂,因为《马氏文通》确实是中国人第一本系统研究语法的书,作者做了三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一是把汉语的字(词)分为九种,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逐类阐述汉字的文法特征。

二是把将句子成分定为七种:分别是起词(主语)、语词(谓语)、止词(宾语)、表词(补语)、司词(介词的补语或宾语)、状词(状语)、加词(同位语)。

三是利用这些文法范畴来分析描述文言文篇章断句。


汉语语法的问题在书中基本上都谈到了。后来经总理学务大臣审定,商务印书馆正式以教材的名义出版了《马氏文通》。也就是说,马建忠成了全国人民的语文老师。

甚至大清亡了,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了,《马氏文通》的生命力仍然没有消失。无论是支持或是反对,只要谈汉语的语法,都不能绕开《马氏文通》这座大山。

语言学家们后来总结道:《马氏文通》标志着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对于20世纪几乎全部的汉语语法著作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百年来的中国语法学批评,几乎是以对《文通》的评论为主线的。把这成百上千篇(部)的评论文章和著作汇集起来,真可称得上‘《文通》学’了。”当时《马氏文通》还传到了日本,对日本学者撰写的汉语文法也产生了直接影响。

就在马建忠潜心研究语法的时候,背锅任务又来了。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朝廷命老“背锅侠”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由广州北上议和。

7月份,李鸿章抵达上海,特召马建忠到他的行营担任助理。此时,沙俄突然发来一份几千字的超长电报,声称中国如不答应要求,就立即派军舰封锁长江口。马建忠连夜翻译出电报,却因为疲劳过度和天气酷热而倒下了,于8月14日去世,终年55岁。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右二为李鸿章

一年之后,1901年9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近代以来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两个月后,78岁的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

——同学们,今天语文考试的那些题目,比如区分介词和副词,划分主谓宾语,找中心句子,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马氏文通》。没考好的,你们就怪马建忠吧。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