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再改造25.87万亩 广东城市更新进入攻坚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再改造25.87万亩 粤城市更新进入攻坚期“随着米德兰旧厂房和周边居民旧村地块等16宗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清溪镇东部这块
原标题:再改造25.87万亩 粤城市更新进入攻坚期

“随着米德兰旧厂房和周边居民旧村地块等16宗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清溪镇东部这块连片119公顷、在老百姓看来容貌破旧、功能退化的老城,将全面焕发青春,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探索土地二次开发和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日前,东莞清溪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坦承,若非近年探索构建起“政府主导、资源整合、企业参与、利益共享”的良好合作机制,该镇的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不可能推进那么顺利。

近年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城镇的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广东21个地市陆续将“三旧”改造视为实现城市更新和全面改善当地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省国土厅三旧办负责人表示,伴随着旧改工作深入推进,经济社会效益好、改造难度小的项目已逐步被消化,剩余的项目大多是难改的“硬骨头”,我省下一步向存量要发展空间的工作实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

帮助治理“城市病”

米德兰旧厂房位于清溪镇东部,原来是一家五金塑胶制品企业,占地面积约29.5公顷,紧邻博深高速出入口。记者此前实地看到,偌大的厂区人员冷清,门可罗雀,由于多年发展受阻,厂房已显破败。

与其他地方一样,清溪这个东莞南部的小镇,在产业发展初期,也曾经走过一段粗放式供地的路子。不过,经过十多年来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当地建设用地资源紧张的形势日益严峻,像以前那种通过新增用地指标来搞建设的想法,越来越不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老百姓富起来以后,普遍都有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期望政府能改变东莞过去给人留下的那种遍地厂房、灰尘满天、车辆拥堵的旧形象,营造一个更好的人居生态环境。

要彻底治疗“城市病”谈何容易?同样的困难,在广州、佛山和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城市也普遍存在。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早在2010年,东莞已开始全面铺开“三旧”改造试点工作。

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东莞市三旧办发现,项目以前对城市品质提升的支撑不够和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都不够。今后必须把着力点转向以连片组团改造、旧厂房升级改造为抓手。

米德兰旧厂房改造,即是该市实施“三旧”改造2.0升级计划的一个重要开始。据了解,清溪镇为有效参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开发运营工作,组建了清溪控股等镇属公司作为运作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他们提出了一套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开发的模式,即米德兰公司占大部分股份,清溪控股公司占小部分股份,共同对旧厂区进行升级改造。正是在这个新的利益共享机制的推动下,米德兰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用利益来调动企业和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广州近年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成绩显著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6月,广州市政府出台40条措施来促进这项工作,其中在土地增值收益方面,提出政府和土地权属人基本对半分的共享机制。

正因为建立了良好的共享利益机制,广东的“三旧”改造工作近年来成绩显著。根据广东省国土厅24日提供给南方日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纳入省国土资源厅“三旧”改造地块总用地面积达58.02万亩,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1506.72亿元,启动项目9461个,覆盖全省21个市。其中,已完成改造面积32.15万亩,目前正在改造面积达25.87万亩。

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

省国土厅三旧办负责人表示,一个好的“三旧改造”项目,对当地的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税收、人口等都有好处。

据悉,自2008年以来,通过“三旧”改造腾挪出节约用地15.15万亩,节地率达47.11%。在已改造项目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共3252个,占改造项目总数的59.39%。通过项目改造,优化了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使就业人口增加了0.75倍。

实际上,项目不仅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保障了民生的发展需要。在广东已完成的改造项目中,用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就有1201个,涉及用地5.63万亩,新增公共绿地就达0.89万亩。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三旧”改造,广东迄今建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共计4.55万套,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在旧村庄实施改造后,村集体平均收入增长2.46倍。

“其实,广东的‘三旧’改造经验,已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全国推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的这项工作已进入攻坚期,目前约八成的改造项目开发周期都在3年以上。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下一步,广东拟将“三旧”改造成效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挂钩,实现以存量换增量。此外,广东将加快制定“三旧”改造拆迁安置指导标准以及相关程序性规定,充分保障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补偿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完善纠纷调处机制,探索多途径的救济方式。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通讯员 祝桂峰 张普辉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